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留坝县 > 正文

13国留学生留坝之旅把时光写在中国大地

日期:2024/7/19 8:53:13 浏览:

水稻田合影

编者按

北京正以国际交往中心的全新姿态,吸引着全球各地的青年。他们翻山越海来到北京,走进这座满是机遇的城市,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让自己的心跳跟上这座城市的脉搏,从北京感知中国的发展。

从北京出发,外国青年深入中国的肌理,了解真实的中国。他们用眼睛见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时刻,用心体会这个历史悠久国家的旺盛活力,通过实践交流留下友好往来的深刻印记。在他们看来,中国不只是有故事,更是正在崛起、充满机会的国家。

今日起,北京青年报开设“洋北漂眼中的中国机会”融媒体栏目,记录当代外国青年的观察与行动,讲述他们所看到的中国机遇。

“我一定会再回到留坝,希望那时候我的汉语水平有提高,能听懂更多历史文化。”6月6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以下简称北语应院)法国留学生刘小贝认真地用中文写下愿望,挂在了张良庙的古树上。和刘小贝一样,还有40多位外国青年,也在秦岭南麓腹地留坝县留下自己的手写许愿卡。

2024年初夏,北语应院与陕西省留坝县政府共同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毕业旅行,来自波兰、巴西、俄罗斯、法国、荷兰、美国等13个国家的40余名留学生前往陕西留坝,开启了为期6天的行读中国旅程。6天时间里,留学生们下田耕作、拉锯制梳、唱乡音、爬秦岭、走栈道、赛足球……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的绿色生态发展和乡村振兴成就。

出发坐上高铁,深入中国

6月4日上午9点10分,在北语应院党委周鑫书记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北语应院外国留学生从北京西站出发前往汉中。途中窗外的风景逐渐从繁华的城市转变为广袤的田野和连绵的山脉。

此次研学团的外国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的共同身份是北语应院的留学生。此次研学行正是学校为这些外国留学生设计的中文学习活动之一。

据了解,这些留学生大都会利用周末时间结伴而行,在中国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他们从北京出发,走过上海、天津、山东、重庆等多个城市。此次研学行选择了高铁作为出行工具,这不是同学们第一次坐高铁,却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深入中国乡村肌理的目的地。

留坝县深处秦岭南麓腹地,距西安300公里。“前瞰三秦,后蔽四川”,在中外交通史上,留坝占有重要地位。秦汉以来,穿越秦岭的七条主要栈道——褒斜栈道、连云栈道、陈仓古道等穿留坝而过,使其成为沟通秦蜀间经济、文化之要塞。

近几年,留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研学产业,成为了国内游客种草的秦岭地区网红县。但对留学生来说,留坝的名字很陌生。

据了解,北语应院一直在为留学生们精心设置各种课程和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但带留学生们前往如此深入中国的目的地,学院老师们对此也有考量。

“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外国学生知行中国,以前是去上海、杭州看城市发展,或者西安、河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但现在我们更愿意带同学们去留坝这样的地方——因为像留坝这种地方,如果不组织,可能大家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周鑫书记说。

高铁从北京出发,7小时后抵达汉中,同学们又换乘大巴走了1个小时抵达留坝。

舟车劳顿一天,为研学团“接风”的是留坝老街的特色演出。《秦岭之夜·遇见留坝》在这里上演——这一文旅项目深度挖掘留坝历史典籍、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精心编排,14个场景,演员们身着古装,为留学生、群众和游客们呈献了一场演出。

随着远方客人的到来,街道也逐渐热闹起来。不同肤色的留学生漫步在老街上,感受着这座古镇的历史文化。

周鑫书记介绍,当地人都很热情,同学们也迅速和老乡熟络起来。“因为看演出的人很多,当地小朋友被人群挡住看不到表演,我们一个俄罗斯同学尼古拉顺势把小孩抱起来,扛到肩膀上,高高大大的肩膀为老乡孩子托起了最佳视角。”

民俗表演里,有一个环节是抛绣球。“特别意外,我们一个美国同学吴楚民抢到了绣球,立马开始大大方方介绍自己:‘我叫吴楚民,来自美国。’”随后的“品酒庆喜”环节,更是让留学生和当地朋友融为一家人。

体验耕田插秧,木工手作

第二天天刚大亮,一群外国留学生就来到了稻田边,开始和当地农民学习、体验播种。

乡间稻田,农民伯伯教这些留学生们认识了曲辕犁、耙等农耕器具,学生们还学习了传统的水稻插秧方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下田体验农活。”来自法国的女生杜漠溪说。稻田劳作,每个环节都非常有趣,有留学生尝试用英语指挥牛干活,牛听不懂陌生指令一动不动,多亏有农民伯伯在一旁指导。

插秧的稻田水深泥泞,老师们担心留学生们是第一次体验,容易摔进水田里受伤,本来计划给同学们配上连体防水服,可临时只找到了农用水鞋,但留学生们完全不介意,不惧泥泞纷纷踏入插秧区,有模有样地和农民伯伯一起躬身插秧、赶牛犁地,第一次感受到农耕劳作的辛苦和快乐。

“我学过一首中国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真的体会到了。”杜漠溪说。就这样,原本在计划之外的留坝稻田耕种活动成为了很多同学最深刻的回忆。

留坝不仅有纯朴的耕作活动,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上,留坝人杰地灵,汉朝名臣谋士张良、汉中王张鲁等多位历史名人都在此驻足。此次研学的其中一站就是参观张良庙。

通过导游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张良的生平事迹,感受到留坝厚重的历史文化,并用中文写卡片祈福。“我希望说汉语说得更加流利”,来自沙特的阿里·阿提同学写道。

这天研学的另一站是木工学堂,留学生们通过微缩景观、实木手作、木雕地图、数字展示等方式系统学习传统国粹治木艺术,并动手体验木梳的制作工艺。“做梳子的体验特别有意思,能把一块木头变成梳子,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的心灵手巧。”波兰同学苏菲说。

带着动手劳动的喜悦,留学生们动身前往下一站——紫柏山。紫柏山下便是狮子沟牧场——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时的屯兵养马之地。留学生们骑上牧马,仿佛一秒钟“穿越”回三国。

交流国际村超,球场炫技

此次研学行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留学生们和留坝的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

比赛当天正逢高考前夕,为了不影响高三的学生们复习,学校便把比赛安排在了县城城郊的小足球场进行,没想到却意外造就了一场“国际版村超”。

附近村的父老乡亲听到消息都赶来,足球场周边一时人声鼎沸热闹极了。比赛还没开始,村里的小孩们和外国大哥哥大姐姐迅速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跟巴西同学聊起内马尔,跟法国同学聊起姆巴佩,大家用中文聊得特别畅快。

到了赛场上,足球便成了交流的语言。留坝中学足球特长班的精锐球员组成了留坝队,北语应院研学团则是派出来自巴西、英国、法国、美国、伊朗的男同学组成“国际足球联队”,上场迎战。

当比赛哨声响起,双方球员迅速进入状态。长传、过人、射门、欢呼,40分钟的比赛,高潮迭起……

来自英国的时戴文兴奋于比赛的激烈程度,“我们最后踢到了penaltyshootoutcompetition。”他想了一下,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汉英词典解释道,“嗯,点球大赛。”

进入点球大战后,现场的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留坝队门将凭借出色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的预判成功扑出了对手的两粒点球。

最终,留坝中学队凭借点球大战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比赛。整整40分钟的比赛,全场人都在为每一次进球欢呼。

北语应院副书记白浩介绍,规划此次研学时,老师们了解到,留坝是中国女足备战亚洲杯的训练基地之一。“当地就连中学里都有很好的足球硬件,同学们也都很喜欢踢球”。于是,学院在研究讨论之后,把友谊赛安排进了研学之旅。比赛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场友谊赛,他们不仅交流了足球技能,更收获了友谊和回忆。

行程集体智慧,化险为夷

从留坝离开后,同学们来到了千年古都西安。“我们在安排行程时,希望让同学们从不同维度理解中国,既能深入乡村感受乡村变化,也能感受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周鑫书记说。

研学团的行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路途中,出现的几个小意外每每都靠学生们的集体智慧化险为夷,最终都化成了令学院老师们感动的点滴。

在去往西安的高速公路上,大巴车一出宝鸡服务区的停车场,就被另一辆大巴剐蹭,后视镜被蹭歪了。没后视镜车不敢动了,临时换车又会耽误4个多小时的行程。车上的各国小伙子们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下车找来了砖头,发挥身高优势,班长尼克骑在另外两人的肩膀上,“哐哐哐”地用力砸,还有四五位男生则跑到车前车后指挥着来往的车辆顺利通过。

在大家的共同声援下,尼克又是砸、又是掰地弄了七八分钟,终于把后视镜掰正了,大巴车又可以上路了,高兴得司机师傅跷起大拇指。

在回程的高铁上,还有不少这样令人感动的事。

学院安排同学乘坐夕发朝至的动车卧铺回北京,但学院领导遇到一个问题——卧铺票没办法选座,只能随机安排车厢和铺位。

他们原本还担心外国留学生分散在不同车厢会有不便。事实证明,老师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们特别开心能用学到的中文和中国旅客交流。

随着火车到站,所有同学安全顺利回到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带队领导,周鑫书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收获见证中国发展感受中国文化

谈起这次研学经历,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是一个现代的国家,比如非常发达的高铁,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不但可以支付,还能点菜。”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吴如贝同学还谈到了自己在中国的购物经历,“还有网上的商店,比如说淘宝、1688,还有拼多多,很方便。特别是速度很快,我今天买了,后天就可能到达。”

除了现代化生活的体验,此次深入乡村的经历也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他们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直播”自己对中国乡村建设的感受。

“我们回到北京之后,我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我跟他们聊天,我说这个星期我们出去玩很有意思。”吴如贝说,“我和印尼朋友说,你们应该来中国,应该来留坝看看。看到我们发的图片、视频后,他们也很吃惊,感叹说‘好厉害!’”

周鑫书记说,在出发前,学院组织了留学生集中学习,不光是补习汉语,还有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知识,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

在旅程结束后,同学们也在一路行读中,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天愿意来到我们应用中文学院学习中文的外国青年同学,绝大多数都是自费来学习的。他们愿意自费来学习,对中国、对中国发展和中国文化都是真爱。所以我们有责任培养好他们。”(供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