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3-11
倒王运动
1934年夏,省教育厅派王浩接替苏其昌出任十三中校长。王浩和训育主任苏小波均系国民党员,政治上极为反动,和永年城内驻军及国民党永年县保安大队长李逢春勾结在一起,聘请驻军师参谋主任任学校的军训教官。面对当时形势,学校党支部提出,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现在主要任务是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唯物主义,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爱国的,经过一段工作后,反动学生开始分化瓦解,有的人倾向进步,有的人还参加了党团组织,逐步改变了学校落后学生占优势的不利局面。
194年9月,范英藻离开十三中,房国方(后为叛徒,解放后被镇压)任十三中党支部书记,曹子亭任组织委员,郭纯芳(郭淑远)任宣传委员。此时党组织发展很快,到年底,全校有党员20余名,正气占了上风。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学校党支部提出要打击学校反动势力,以达到赶走校长王浩的目的。经研究确定: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读进步书籍的活动,一方面要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历史研究会”,从组织上、思想上扩大进步势力,但均遭到学校当局拒绝。
1935年寒假开学后,阴险、狡猾的校长王浩以“封口信”的方式开除了20多名学生,其措词是:“查学生某某在校行为恶劣,煽动风潮,经淳淳善诱,屡教不改,酌即开除学籍,以敬效尤”。被校方开除的共产党员有房国方、郭淑远等人。学校当局为了缓和同进步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开始了以李福生为首的几名反动学生。
十三中进步学生同反动校长王浩所进行的斗争,由于校方采取了提前放假、大量开除学生的手段,使党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和部分党员以及进步学生被开除学籍,党组织和进步力量受到很大损失,党支部活动也无法开展,一些留在学校的进步学生不愿意接近党组织,少数党员也畏缩不前,甚至个别党员脱离了组织。此后学校当局对学生统治得更加严密,从此十三中党的活动进入巩固组织,保存力量的低潮阶段。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十三中党组织仍然秘密发展党员,如侯宏烈(侯苛一)就是此时加入了党组织。
1935年2月特委指定苏春秀(苏明)、杨殿奎、李世琏负责十三中党组织的工作,并成立新的党支部,苏春秀为支部书记。隶属肥乡中心县委领导。党支部为了团结进步学生,利用“读书会”传阅进步书刊,讨论时事,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以达到巩固组织保存力量的目的,党组织的活动也更加注意了隐蔽。是年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十三中进步学生又和反动学校当局展开了斗争。在此期间,按照党的“暂时隐蔽,待机行动”的指示,秘密发展党员,先后介绍刘仲行等人入党,党的组织不断壮大,党的力量逐渐得到加强。
1936年秋,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司令张允荣到永年视察,在十三中做反共演讲,气焰甚为嚣张。十三中党员苏春秀、杨殿奎、侯宏烈等连夜书写反对国民党“先安内而后攘外”卖国投降的反动政策和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标语传单,在大街小巷进行张贴,使国民党永年县党部和县政府慌了手脚,急忙派警察会同学校当局到学生宿舍进行搜査,结果一无所获。
1937年初,十三中党的活动开始活跃。5月份,苏春秀、杨殿奎(后转濮阳华美中学)、张振国等10名党员按照组织决定到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搞士兵工作。苏春秀走后,十三中党支部由程福田、李世琏二人负责,在学校继续坚持党的活动,直到“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十三中学停办。
从1930年党支部领导了第一次学潮并取得胜利以来,直到1937年7月十三中学停办,十三中的每次学潮都很好地配合了当时上级党组织提出的工作重心,直接推动了直南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一批又批的青年学生和有识之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受到了革命斗争的严酷考验,不少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潮,许多学生在斗争中加入了党、团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把革命火种撒遍了整个直南大地,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来源:《中共永年县历史》
原标题:《【党史百年•永年篇】永年省立十三中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五)》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