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0-10
看过舞龙舞狮的小伙伴们,一定对舞龙舞狮者那灵活的身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听说过“玩牛”吗?
在重庆石柱,“玩牛”是当地的一种民俗。2014年,石柱土家“玩牛”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在上游新闻的裕农朋友圈栏目中,有读者问到,不知道石柱的“玩牛”是什么民俗,在此,记者针对读者的提问进行了采访和解答。
“玩牛”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玩牛这一舞蹈,是从田间地头里“生长”出来的。
在农耕文明时代,耕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显得尤其重要。为表达人们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愿望,玩牛民间舞蹈习俗就应运而生。
一般而言,玩牛舞蹈需要由七八个人配合,一人扮演放牛大哥或者大嫂,另两个人在牛道具内扮演牛身,其他人员为锣鼓手。
在表演过程中,放牛大哥或者大嫂唱着“啰儿调”助兴,有时锣鼓手或者观众也即兴喝彩。只见放牛大哥来到牛前,手牵牛索、拿牛棍,背着草背篼,随着锣鼓节奏,舞出简单的单脚跳跃、摆手、扭腰等动作。
“重头戏”则在牛的身上。两位藏于牛道具内的舞者前后配合,模仿牛的生活、劳动和习性而舞蹈,既真实,又有趣味。
作为土家延续历史的表现,从牛的耕地劳作和休养生息中提炼加工而成的玩牛舞蹈,全是农民有感而发、由情而生、即兴发挥出来的。表达人们生产生活情趣的玩牛舞蹈,是一项值得保护传承的非遗项目。
因为玩牛,他成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居住在石柱县西沱镇的江再顺,如今因为玩牛,还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传人。
江再顺说,年轻的时候,他时常跟着家人们去往外地参加活动,尤其是1984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的时候,江再顺还和父亲一起在庆典大会上进行过表演。
作为玩牛的“大咖”,江再顺在玩牛表演中扮演牛,他善于模仿牛吃草、擦痒、滚水、跳坎、傲角、犁田、喝水摆尾等舞蹈动作,表演逼真,技艺娴熟。
为了非遗技艺不失传,江再顺除了广收学徒,还常常会借机教教村民,让他们树立保护耕牛的想法。
“我还经常去往学校,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动作要领和基本步法。”江再顺希望玩牛这一非遗项目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