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时代主题,以“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为工作思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株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贡献教育力量。
(二)发展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党在教育领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五育并举”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坚持质量优先。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坚持统筹协调。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资源、学校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促进教育规模、结构、功能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有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现代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新时代督导制度,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激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活力。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其他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法治原则和法律规范,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各类教育发展指标稳步提升;到2030年,教育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进入教育强市行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教育名城。
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要素配置优质均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区域、校际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师待遇、办学条件等乡村教育短板得到提升。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学校结构布局,城镇普通中小学“大校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教育公平公正有效彰显。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更加改善,现代学校制度普遍建立。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公平,招生制度更加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片区范围划定更加科学,学生入学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中小学校“择校”问题有效解决。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扶贫成果持续巩固,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得到充分保障,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坚持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鼓励学校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建成一批服务区域经济与支柱产业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推动全市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株洲智慧教育云”大平台)。
“十四五”株洲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4.66%
95%
预期性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45.2%
55%
预期性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巩固率
99.23%
99.5%
约束性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率
100%
100%
预期性
留守儿童入学率
100%
100%
预期性
初中学业水平合格率
98%
98.5%
预期性
体育中考合格率
90%
95%
预期性
艺术中考合格率
90%
95%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6.48%
98%
预期性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96.64%
98%
预期性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率
98%
98.5%
预期性
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
60%
70%
预期性
教育信息化
数字校园覆盖率
71%
90%
预期性
师生信息素养覆盖率
82%
95%
预期性
精品资源覆盖率
91%
100%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年)
11.06
11.4
约束性
四、主要任务(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增强德育实效。落实党委、政府的德育责任,定期研究、调度德育工作。细化政府各部门、学校不同种类人员的责任,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建立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高水平德育队伍,分门别类制定教育管理者、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育人能力提高计划,多渠道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健全学校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重点,着力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努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相融合的“三生教育”试点课程,并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改进德育方法,落实“三全育人”,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重课业负担,有效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2.提升智育水平。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教学诊断和教学视导,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致力打造高效课堂、活力课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委“中小学减负措施三十条”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决查处中小学不遵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非零起点教学”、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等行为;确保“双减”落地见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3.提升学校体育水平。配齐配足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建立体育器材定期清点,随时采购,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学校体育设施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供趣味性、有效性的体育课程。完善体育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机制,探索高中体育毕业考试新模式。提高竞技水平,将“三好杯”打造成经典赛事,足球、篮球、游泳、田径等项目竞赛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改革高中阶段专业生招生办法,提高高考升学成绩。制定学校教练员聘用、训练补贴发放等规范性文件。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育资源整合,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努力让每名学生掌握至少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中体育教师比例。
4.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养。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创新评价方式,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查抽查,力争98%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10%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巩固深化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成果。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护苗”行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力争实现全市儿童总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
5.增强学校美育熏陶。整合优化教育系统内外艺术教育资源,配齐学校艺术教育教师和设施配备。普及艺术教育,引领每位学生爱上1-2项艺术项目,掌握一项艺术技能,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阳光、快乐的校园环境。加强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融合,共同发挥以美育人功能。开发一批具有株洲本土特色的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建立统一、科学、便捷的艺术中考制度,逐步实现对学生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完善教育体系,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开创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互促进,艺术普及和品牌特色建设共同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艺术教育新局面。
6.强化劳动实践教育。全面铺开城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建设100个农村学校劳动基地,制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管理办法。将学生校外综合实践作为劳动教育重要内容,利用劳动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劳动最光荣教育,组织大国工匠、各级劳模、行业能手进校园开展劳动最美丽系列宣讲。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研究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劳动技能评价办法,开展劳动技能展示活动。制定《株洲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南》,遴选50所学校尝试编制劳动教育项目清单,按照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等类别开展劳动教育。
7.推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摆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编辑适合青少年学习的“课程包”。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实践活动,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生态环保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积极开放环保设施,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体验、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具有强烈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新一代株洲人。
(二)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8.保障园位供给。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9所、改扩建53所;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