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开远市 > 正文

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第五批校内“双减”典型案例

日期:2023/7/10 16:53:08 浏览:

四、昭通市威信县多措并举落实“双减”

一是人才培养强基础。全年新招聘教师164人,开展教师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县级骨干教师300人,市级优秀骨干教师40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兴昭人才”计划入选6人。二是广泛参与促均衡。全县各中小学因地制宜、“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在完成作业指导、答疑解惑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参与率、教师参与率分别达96.4%、94.3%。三是提质增效稳成绩。制定符合实际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明确课后服务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拓宽课后服务范围,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做到课后服务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四是百花齐放树品牌。各学校结合老区厚重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学校实际,紧紧围绕体育、艺术、阅读、书法等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活动。9所学校入选2022年全省最美朗读校园,7名学生获最佳朗读者,逸夫小学获昭通市2022年中小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小学组第二名。五是强化体育增素质。各学校在体育课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设田径、足球、篮球、跳高、跳远、跳绳、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课程,并适时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比赛,既落实“双减”政策,又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丰富了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六是拓宽渠道建基地。创新劳动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课,以劳促学、以劳育德,让学生的成长不止于课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积极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建了一批劳动实践基地。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镇花房子会议会址3个基地被作为红色教育研习基地入选。七是数字教育提素养。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广泛应用,推进“1+N课堂”“翻转课堂”“云课堂”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在线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应用,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十五、红河州开远市课后服务让“小创新”带来“广受益”

一是统筹推进,以完善制度促发展。制定出台《开远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开远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和“5+1项管理”工作专项督查方案》等,为中小学课后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学生、教师参与率分别达99.2%、96%。二是育人为本,打造多彩课后服务。制定丰富多彩的“5+2”课后服务“套餐”,分年级、分层次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积极实施“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模式。45所中小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共开展了校内社团、兴趣小组课程30个;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8个,开展课后服务课程体育类9个、艺术类13个、科普类5个、劳动类3个,参与课后服务校外教师47人。三是五育并举,拓展课后育人空间。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全面推进课堂教学优化和个性化学业辅导相结合,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课程育人与实践活动育人相结合,以优质丰富的内容为课后服务“加分”。根据“小场地,大体育”的特点,在课后服务中加大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力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运动的无限魅力。积极推进多元劳动教育课程,打开课后服务新天地,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四是完善机制,持续推动课后服务。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把课后服务纳入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督导范围,对开展课后服务积极主动、效果突出的学校,在绩效统筹部分予以奖励。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费使用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实施的必要经费。建立健全教职员工激励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各校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适当的劳务补助。五是搭建平台,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联合有关部门先后举办“小布谷鸟杯”童声合唱比赛、“小凤凰杯”青少年儿童才艺大赛和乒乓球、羽毛球赛、校园足球联赛等,举行初中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为有专长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以赛促提升,打造高效优质课后服务。六是引进“外援”,探索育人新途径。发布《开远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公开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公告》,出台《开远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准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管理办法(试行)》,对资质、师资、课程、信誉、安全、公益普惠等要求严格把关,建立中小学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建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

十六、红河州建水县“三个提高”提升“双减”水平

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县教研室规范作业布置,明确作业设计、作业公示。各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积极探索弹性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举行全县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比赛,进一步提升作业管理水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按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设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充分挖掘学校教师的学科特长、个人特长,结合课程内容、学科专业和实际工作量等因素,科学统筹课后服务师资力量,“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建水一小京剧和武术、施家寨小学舞龙、建水八中硭鼓舞等社团活动别开生面,吸引众多学生参与,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新教研模式,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融合“案例教研”“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以“课堂案例”为出发点,集体交流,资源共享,打造高质量特色教学资源;引导师生在作业管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以及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改革。2022年以来县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开展区域教研活动18次,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观摩、听评课等方式,加速新聘教师成长,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十七、文山州建设“少年儿童之家”假期呵护“不打烊”

针对假期儿童无人看管、留守儿童关怀缺位、防溺水安全隐患等问题,文山州大力打造集学习、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少年儿童之家”,切实让广大少年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是抓好阵地建设。坚持以“五级书记”抓工作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关爱、形成合力”方式,打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按照“就近、就便、易操作、稳实施”原则,充分利用辖区内村级活动室、学校等现有场地,开设“少年儿童之家”5476个,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二是抓牢队伍建设。建强志愿者队伍,统筹教师、返乡大学生、退休老干部、党员等力量,开设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课程;建强家长委员会队伍,把有威望、能干事、家长信任的人员选入家长委员会;建强结对帮扶队伍,组建“爱心妈妈”“童伴妈妈”等帮扶队伍,让特殊儿童、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建强辅导员队伍,统筹大学生志愿者、驻村干部、当地教师、村(社区)干部等力量,落实安全教育、科普宣传、法治教育、作业辅导、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辅导。三是抓实活动开展。深入整合地方红色资源、科普实践基地、传统民俗文化等特色教育资源,突出课程设置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提升课程设计“全、新、精”水平,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少年儿童提供临时看护、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一体化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文山州依托“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6200余场次,近28万少年儿童参与。

十八、玉溪市易门县“两依托一保障”让孩子假期更有意义

2022年暑期,易门县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两依托一保障”着力于解决暑期家长“看护难”的后顾之忧,扎实开展暑期学生托管服务工作,全县1947名学生参与了暑期托管学习。一是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一校一策”推进暑期托管服务城乡覆盖。全县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发挥自身功能,立足特色设计“一校一策”,开设书法、篮球、舞蹈、音乐、非遗传承等活动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共享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成果。为期10天的暑期托管服务覆盖城乡中小学,参加托管学生901人。二是依托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拓展服务类型满足暑期托管多样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为期15天共50个班次的舞蹈、阅读思维、基础魔术、纸飞机科学课、篮球、手工等系列兴趣爱好活动,参与学生1046人次。开展暑假“圆梦蒲公英寻访滇铜古镇”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加强资源保障提升学生暑期托管服务的质量。加强师资保障,吸纳专业教师55人、大学生志愿者39人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提升托管服务的专业性。拓宽资源渠道,统筹图书馆、国家工业遗产、文化馆、学校运动场地、教育设备等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托管服务。

十九、昆明师专附小开展体验式劳动实践

昆明师专附小以劳动为载体,开展体验式劳动实践活动,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树立孩子们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通过在“做中学”,让教育回归生活。学校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开发“校园低碳、环保、立体的无土栽培区域”及《科技与种植》校本课程。学校按班级配备种植区,建立具有体验感的科技种植环境,师生一起种下满园绿色。依据二十四节气时序,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由科学老师组织学生为种植的蔬菜洗苗、定植、加营养液、整理叶子等,在课程的体验中习得食物来之不易,体会现代科技,收获团队合作,种下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种子。目前学校共计种植蔬菜7348株,产量估计4000公斤左右,实现了科技种植第六期的大丰收,同学们把收获的蔬菜自主烹饪与家长共享,实现劳动课的延伸和爱心、孝心的传递。此外,学校种植的西番莲、观赏椒、长柄葫芦、水果番茄、草莓等,预计明年将迎来全面大丰收。

二十、大理州探索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近年来,大理州围绕生态文明、红色教育、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主题,结合地方实际确定一批行走线路,各中小学“一校一策”走进洱海科普教育中心、革命英烈故居、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灵活多样开展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理论知识,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是了解洱海生态治理。仅2022年春季学期,大理市各级学校组织近2万名学生到洱海周边村落,开展以“聚力青春护洱海”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徒步生态廊道、进行科普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绿色发展的意识。二是体悟纪念馆红色文化。大理祥云、宾川、鹤庆、剑川等县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思政课的宝贵教材,这些地方的英烈故居和纪念馆等也成了大理思政课的现成“教室”。三是少数民族村落感受民族团结。大理州生活着白、汉、彝、回、傈僳等13个世居民族,“民族团结进步”是一条悠长的主线。漾濞县苍山西镇初级中学组织学生走进太平村民族文化展馆等,让孩子走进少数民族村落,在环境中、故事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文物唤起大众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二十一、保山市腾冲市和顺镇中心学校弘扬思奇文化培育时代新苗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弘扬思奇文化培养时代新苗”思政课新形式。一是以《大众哲学》为钥匙,启迪心灵智慧,做到“三个好”。讲好艾思奇的故事,组织少先队员开展“讲好哲人故事树立远大理想”思政课,把艾思奇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战斗、披肝沥胆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历经的艰难曲折之路讲给学生,为学生树立心中的榜样。读好《大众哲学》,党员教师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作思政宣讲,带领全体师生认真阅读《大众哲学》,提升师生哲学素养。上好《大众哲学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建水实验中学一本上线2542人建水实验中学一本上线2542人07-10

    在刚刚公布的2023年高考成绩中显示,建水实验中学2023年文化考生4052人,一本上线合计2542人,600分以上合计206人,本科上线3684人。在2020……

  • 山水家园甜蜜屏边丨党建引领“开启”屏边一中高质量07-10

    来源时间为:2023-06-28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以“五链融合铸魂育人”为主线,践行“为党……

  • 蒙自中小学本周开始报名~07-10

    来源时间为:2023-07-03原标题:蒙自中小学本周开始报名,快看你家孩子在哪所学校~以下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 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第五批校内“双减”典型案例07-10

    来源时间为:2023-01-05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推广第五批35个校内“双减”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内容如下:“双减”实施以来,各地各……

  • 注意!个旧火车站公交专线有调整!07-10

    来源时间为:2021-03-08小伙伴们今天,红报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自今天(3月8日)起个旧站新增2趟列车停靠01昆明—河口北C8331次02蒙自—昆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