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7-02
前一高记忆
作者:杨慧俐朗读者:周大威
民国31年(1942年2月),远安县政府筹办县立初级中学,因时值抗日战争,校址设于青峰乡(今洋坪镇)杨家庄祠堂。同年8月,当阳和远安两县奉令合办一所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就改为远当联立初级中学(简称远当联中)。后联立中学分立,县立初级中学复名,这就是远安一高的前身。后来学校随县政府南迁,杨家庄祠堂的校舍成为村小。
我发蒙时学校虽远不及民国年间鼎盛,但特殊时期仍有特殊风采。老君、红永、和平、青龙、南襄五个大队的中小学生全部汇集于此,根据“教育要缩短”的五七指示,小学设五个年级,初中设两个年级,高中设两个年级。老师除少数公办外,民办居多,下乡知青、退伍军人、毕业回乡青年,都到这个广阔天地来作为了。联立初中的建制,室内容量够大,室外的场子也够大。门前的大操场连着左右百姓的场院,几个村在这里开大会都不觉得拥挤,若拿现在的标准跑道来衡量应该不算有难度。大操场下面是篮球场,仔细回想,应该是四副场地的体量。
我对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是课间操。全校师生都出来了。大操场、篮球场都站满了人。有个退伍军人,站在学生队伍后面靠近操场最边沿,作“冲拳运动”的时候,双手握拳立正,然后右拳翻转左出,右腿拉开左腿弓箭步百分百标准,加上比云朵还白的衬衣,比小白杨还挺拔的身姿,哎呀!好一段时间,学校角角落落都是那棵小白杨,小小的心,第一次知道还有那么干净的人,那么洁白的世界。二是晚上到马渡河大坝工地慰问演出。知青和退伍军人教初高中,教我们的是刚刚毕业回乡的女老师。她上课教我们语文,也教我们唱歌,放学后还要教我们排练节目。有个回乡的男老师教我们数学。我和班上另一个女孩很荣幸地被选在学校文艺队里。七八岁的野丫头,只晓得寻猪草捡柴的农村娃,哪有唱啊跳的天分?只是跟在一群比我们大的姑娘后面跑跑龙套出出丑,是个活泼样儿,逗得身心俱疲的人呱唧呱唧一阵巴掌乱拍而已。第一次去工地的时候,紧张慌乱之状至今如在目前。整个河坝里全是人,比全校师生出操壮观百倍。那次的节目是个舞蹈。旋律不记得了,动作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是,排练时数学老师提出他用笛子来伴奏,语文老师觉得这很有新意。到工地演出时,主持人报过幕,男老师悠扬的前奏吹响,我们随着旋律跳上了舞台正中后,笛声却戛然而止。一排姑娘上不得下不得,尴尬地站在那儿不知所以。数学老师脸涨得通红,笛子就是出不来一个节奏,语文老师没办法,只得在台边领我们边唱边跳,才勉强敷衍过去。
作者杨慧俐,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多篇小说、散文公开发表。代表作:小说《鲽》,散文《且随春风来品茶》。
朗读者周大威,远安县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国家二级播音员。
栏目简介
《书香远安》是远安县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办公室、远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远安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协办的首档远安本土阅读类电台节目。
原标题:《【书香远安】前一高记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