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二道江区 > 正文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吉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日期:2024/12/19 10:30:38 浏览:

9月20日至25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吉林省申报的38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吉林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相关要求进行的。督导检查组本着“公平公正、严格把关”的原则,对38个县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审核中有4个县的部分指标未达到要求,依据规定,这4个县未能通过本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

督导检查组分9个小组对通过材料审核的34个县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314所,其中小学144所,初中96所,一贯制学校37所,完全中学15所,教学点22个。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136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5285份,回收有效问卷15260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检查组对34个县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检查组对吉林省34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吉林省结合本省实际,就办学基本标准制定了10项指标,包括规模与班额、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学生课桌椅、功能室建室率、功能室仪器设备、音体美设备器材、教师配备、教师资格、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培训学时。检查组对34个县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下表)。

吉林省34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任教师数八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个单项指标均达标)。计算差异系数的八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结果:34个县的小学差异系数在0.265至0.648之间,初中差异系数在0.257至0.531之间,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详见下表)。

吉林省34个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吉林省根据实际,在实施办法中增加了2项指标,共19项指标。核查结果:34个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在89.7至98.5分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详见下表)。

吉林省34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表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要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吉林省对34个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我们此次也设计了问卷,通过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吉林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检查组还对34个县有关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检查组认为,吉林省34个县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督导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切实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注重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本省实际、特色明显、扎实有效的推进路径。

一)明确发展战略,完善政府推进机制

一是注重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吉林省本着“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步走”战略。首先用3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促进整体达标,打牢发展基础,这个目标于2012年末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力争于2018年之前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达到100%。34个县均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长春市宽城区确定了追求“均衡、优质、特色、和谐”的发展目标,吉林市龙潭区明确了“均衡与优质双轨并进”的发展战略;长白县确立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实现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

二是落实责任,全面统筹推进。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印发《吉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2010年以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3次会议,动员部署均衡发展工作。34个县依法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了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攻坚克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梅河口市、四平市铁西区、东辽县将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民生首要任务,列为社会事业发展头号工程;桦甸市坚持“政府主导支撑到位、教育主管落实到位、部门协作履职到位”工作思路,统筹五个建设,确保五个均衡;吉林市丰满区建立“以区为主、城乡一体、区域统筹”的均衡发展管理体系。

三是完善机制,促进长效发展。吉林省政府每年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项目和主要内容,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制和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省教育厅每年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列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建立了通报、约谈、整改和问责制度。发改、编制、人社、财政、公安等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在审批立项、人员编制、经费投入、校车校园安全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长春市双阳区、蛟河市坚持确保政策制定、组织领导、职责落实、经费保障、督导推动“五个到位”;磐石市、通化市东昌区实施目标管理,在项目审批上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东丰县连续五年将均衡发展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重点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办学条件均衡

一是经费投入稳增长。吉林省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点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给予支持。2014年以来,省财政在安排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时,先后三次累计安排1.5亿元,向2014、2015年申报国家验收的县倾斜。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稳定增长。34个县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按照省级办学基本标准,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永吉县2012年以来,累计启动项目153个,投入资金1.21亿元,高标准实现校舍楼房化和暖气化目标;辉南县2011-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农村校舍36所,占农村学校92.3%;通榆县6年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32.15万平方米,累计用于校舍建设资金达到3.9亿元,相当于全县前20年教育投入的总和。

二是实施项目促改善。吉林省先后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办学标准》,作为推进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的依据,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办学条件工程项目,并注重向边远、贫困、民族和农村中小学校倾斜。目前,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比2010年分别提高7%和47%,生均仪器设备值分别提高75%和90%。长春市朝阳区2012年以来投入资金近5亿元,完成了校园校舍建设、农村薄弱校改造、教育装备提升、校园安全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五大工程;长春市宽城区依托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全区校园数字化;磐石市实施“扩容增量”,投入3.5亿元,完成了“南北两大教育园区”建设工程。

三是强化管理保安全。吉林省政府连续4年将校园和校车安全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全省实现了校车、校园警务室、视频监控三个全覆盖。长春市绿园区、九台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管理体系;舒兰市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校车运营模式;伊通县实行一月一报制、考核奖惩制、工作例会制、错时放学制、上车点名制、“乘车长”全程监督制等“六制管理”。

三)健全工作机制,促进教师资源优化

一是建立补充机制。吉林省通过实施“特岗计划”“硕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为农村培养和输送优质教师资源,实现“输血”功能。“特岗计划”累计为农村输送了1694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梅河口市采取“长流水、不断线、年年增、逐年补”的办法,为教育部门单独招录教师、优先落实编制;通榆县自2009年起通过委托培养、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为农村补充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33.6%。

二是完善培养机制。吉林省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了“十、百、千、万”的吉林省中小学校长递进式、梯队培养、特色化系列工程,实现“造血”功能。长春市双阳区三年来培训教师6.31万人次,开展区域校本研修活动887次;通化市二道江区通过名师引领、外派内请、送教下乡、师徒结对、以赛促学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抚松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80万元培训校长及骨干教师;白山市江源区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即青年特岗教师专业提升工程、“53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打造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是促进交流机制。吉林省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校长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进行交流。34个县区均全面启动了交流工作,文件出台的一年多来,共交流校长836人,教师5233人。长春市南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四平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