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4-28
在冯振钦(中)的带动下,学校其他老师也都学会了缝补绣球。记者周顺彬摄
在钦南区,有一所中学,1440多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占比达70%。这所学校就是与黄屋屯中学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办学的钦南区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多,该校也不断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育更多人才。
“为了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学校里的体育老师都会缝绣球了!”钦南区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曹荣亮说,该校与学生相处得最融洽的体育老师是冯振钦,他的故事最有味道。
穿针引线这个体育老师有一双巧手
1987年出生的冯振钦,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专业。
“虽然不是少数民族,但我出生的村庄,也是一个壮族寨子,从小就是听着布洛佗和‘三月三’的故事长大,所以对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也格外上心。”冯振钦说,自己先后在犀牛脚和黄屋屯等镇工作,不仅没丢体育专业的“老本行”,还当过8年的班主任。
曹荣亮告诉记者,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冯振钦在教学中不断把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
“老师,您让我们训练的这个抛绣球可是壮族‘三月三’的传统娱乐项目,一上课就像回到了节日的那些欢乐时光。”当冯振钦把一背篓的绣球背到课堂上时,眼尖的壮族学生马上感觉到了壮家村寨的“味道”。
找到了民族味,寻到了广西味,学生们在冯振钦的体育课上又找回了在村子里的快乐与自信,学起文化课来专注度更高了。
“参加工作的12年时间里,相继陪伴的学生也有1500多人了,能让其中的少数民族同学找到开心学习的‘引绳’,感到非常自豪。”冯振钦说,通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引入,现在板鞋、滚铁圈、踩高跷、竹竿舞等新内容也渐渐被学生们接受。
但学生们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热情,也给冯振钦带了“烦恼”。“抛绣球项目,因为学生们的参与度极高,没几个星期,几十个绣球就给磨破了。”
这个时间,身为体育老师的冯振钦就会找出针线,一个人待在器材室里,细心地缝补。有时为了美观,还会绣上一朵小花把破洞给“美颜”一下。
“这修补绣球,可是我在大学时的一门课程,所以现在我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也感谢在大学时老师对我的培养。”目前,钦南区民族中学的50多个绣球经过冯振钦和其他体育老师的巧手,都还能欢快地在学生们的手中飞舞。
传承经典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加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歌舞天赋极高。
“当班主任后,我不仅了解了壮族、瑶族的经典歌曲,带领学生们传唱,以增进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对党、对国家的感激。”冯振钦说,除了引导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用本民族语言展现民族故事和文化外,自己还将普通话版本的《三月三九月九》《壮乡美》《只有山歌敬亲人》《瑶族舞曲》《千年瑶寨》等新时期少数民族通俗歌曲,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如今,学生们不仅会传唱壮族《迎客歌》,还会跳彝族的集体舞蹈“达体舞”,各族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后,对增进友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冯老师和我们商量,下一步还可以引入藏族的‘锅庄’舞,让中华民族的各类群体性舞蹈在学校得到传承,凸显各民族一家亲的氛围。”钦南区民族中学办公室主任廖华丽说。
不以体育科为“副科”,而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当好园丁,精心培育“花朵”。冯振钦在读大学时,就获得了国家民族政策的诸多照顾,顺利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在学校加入体育训练队时,学校每个月就补助好几百块的伙食费,从那时起就感受到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真是一种幸福的事。”回忆起国家对自己的关爱,冯振钦仍清晰如在眼前。
接续奋斗为民族团结做出应有贡献
为使学生成长为对国对家对本民族有益的人,钦南区民族中学不断增加爱党爱国爱家的教育元素融入。这也给冯振钦在内的体育老师们多了一份责任。
“每逢初一新生入校,给学生军训、学军体拳,讲少数民族的光荣传统。”冯振钦说,一到军训,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同事们,瞬间就变成了兼职思政课老师,从刘冯的抗法故事,到国防对各民族发展的作用,再到强化体育锻炼对个体的好处,无一不触及。
其实,每年新生入校时,全天的军事训练,使冯振钦和同事们工作量大为增加。再加上非初一班级的体育课量,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一句“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就要用尽全力把学生教好,也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足以显现了这群体育老师的从教情怀。
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冯振钦和其他体育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学习《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接续奋斗。曹荣亮说,正是拥有了一大批像冯振钦这样无私奉献的老师,学校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他表示,未来该校将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使老师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继续为民族团结工作多作贡献。(记者周顺彬)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