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汝城县 > 正文

《湖南教育》一线校园丨看得见的绽放

日期:2024/4/28 23:05:40 浏览:

下午四点五十分,第七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汝城县第七中学(以下简称“七中”)的校园里,有身着统一足球队服的身影在操场上穿梭,有灵活的小手在画纸上舞动、在琴弦上跳跃,有小小书画家在桌前认真创作……这些,正是七中整合优质资源,为学生精心打造的课后服务“营养餐”。

这里,学校党支部书记多才多艺,小号、萨克斯、书法等样样拿手;这里,学科老师能找到展示专业特长的机会;这里,每个学生能体会到“双减”带来的变化,在不同的舞台上绽放个性,满怀对未来的憧憬。

量身定制,打造自然生长的环境

2016年,七中党支部书记黄房生来到学校担任校长。

“那年,有领导来汝城考察,去了附近一所新建学校后再到七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相隔两公里,落后五十年’。”黄房生回忆道,“虽说这样对比有点夸张,但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黄房生拿出学校发展规划图,向记者描述起以前的面貌——

“路,只有一条,就是从汝城大道辅道通入的一条2.5米宽的泥巴路,没有人带路,可能都找不到学校入口;教学楼,都是20世纪90年代建的老房子;操场,铺满煤渣,仅有两个篮球架……学校四周都是山和稻田,又或是正在建设中,整个环境你能想象到有多乱。”

面对现状,黄房生“新官上任”的第一步,便是提出“四新”目标,即打造新校园、建立新机制、提炼新文化、创造新质量。

这几年,校园硬件设施和文化建设变化不小,总面积也由60亩拓展到100亩。同时,随着汝城县城区中心的南移,七中所处位置由城乡接合部变为新城区,学校也由乡镇学校升格为县城学校。但生源仍来自原来划定的乡镇,或是进城务工家庭。

“说实话,这是当时最让我头疼的一件事。大部分孩子行为习惯不好,更别提学习成绩了。”但有过16年校长经历的黄房生清楚地知道,学生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孩子,允许他们有个性、犯错误,要帮助他们在全面发展中绽放。”

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后,黄房生开始规划学生的特长发展。2019年秋季,他利用校内资源,开设10余个兴趣社团,并提出“一人一技”,即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门健康的兴趣爱好。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将社团数量增加至42个,涵盖各个方面,如音乐类,有合唱、萨克斯、二胡;体育类,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美术类,有绘画、书法、雕塑……”副校长罗泉明介绍,“总的来说,学校课后服务有三大特色——第一,根据学生需求,量身定制课后服务内容;第二,整合校内外师资,创建专业社团;第三,每一个社团从课程编排到日常教育教学、再到考核与验收,都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

“人的成长需要信心来支撑,学习之外所取得的成绩,往往能让他们在成长路上找到支撑点。”黄房生说,每天看到这些孩子一到社团上课时段,从教室奔向自己那片“乐园”时自由的状态,就是他继续坚持开展课后服务的动力。

挖掘“宝藏”,开设规范标准的课程

全省课后服务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一条要求——可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可在区域内均衡配置师资,可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可适当引进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

依据此,黄房生和班子成员开始了寻找学校“宝藏”老师之路。

钟雨欣,2020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到校就负责学校初中语文和生物两门学科的教学。不到两年时间,她就代表学校参加2022年湖南省初中生物教师实验能手大赛,获得市一等奖、省三等奖。

“这个经历,对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是极有意义的。行万里路不如师父领路,我能在起步阶段就幸运碰到带领我的师父,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学校征集各个老师的特长专业时,钟雨欣想,当年在大学选修美术课中的泥塑课程,是否能将这门传统手艺带给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呢?

前期,钟雨欣深入熟悉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到五六年级教材中,都有与泥塑相关的课程,但比较抽象,没有持续性。于是,钟雨欣提出将泥塑和美术融合为一门课。2021年上学期,在学校的支持下,钟雨欣成功开设了泥塑社团。

“主要授课群体为四到七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学先从制作较为简单的器物开始,比如用手捏出杯子或者碗的基础造型,再进行装饰。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能掌握手捏、泥板刻画等多种基础方法,还可以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装饰自己的作品。”到现在,泥塑社团已开设整整两年,钟雨欣对社团下一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我想把泥塑课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再与学校教研室合作研发校本课程。”

在学校小学部,也有不少“宝藏”老师,语文老师何娜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12月,第九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落下帷幕。何娜代表湖南省参加,从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76个代表队、247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拿下二等奖(全国排名第十一)的好成绩。

“不仅是湖南省唯一的获奖选手,也是郴州市在此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黄房生骄傲地介绍起何娜。

原来,何娜毕业于传媒院校,有一定的演讲基础,2020年,当何娜入职七中时,黄房生如获至宝。在他的提议下,何娜筹备开设演讲与口才社团。

“一是没经验,二是少儿口才培训是一个专业且系统的工程。”何娜坦言,接到任务时,担心居多。但按她的性格,既然接下任务,肯定要高质量完成。

筹备期间,何娜在网上查阅资料,到专业的口才培训机构旁听,摸清了一套适合七中孩子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何娜先进行个人展示,学生近距离学习,从口部操练起,打开口腔状态,锻炼唇舌能力。基本训练结束后,学生每一节课至少要学习一段绕口令,锻炼发音技巧。绕口令教学结束后,何娜再请部分同学上台展示,逐一纠正发音问题,比如平翘舌音、鼻边音不分等情况。最后,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比赛需求,学习相声贯口、评书、朗诵、小品、演讲等表演项目。

“此后,只要有比赛,无论是县级、市级还是省级,只要有机会,我都尽量带学生出去看看世界。”何娜的做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七中,因开展课后服务而发掘的“宝藏”老师当然不只钟雨欣和何娜,还有英语老师梁莎,她利用自己大学的“第二外语”创办了日语社团,还有县财政局干部林端成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围棋……

一人一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这两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瘦瘦小小,文化成绩不是很出彩,但在泥塑课堂上,他可以不断创新,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孩子。”

这是钟雨欣提到的小故事,她说通过社团课,她学会关注孩子们的另一面,从不同角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正如她所说,这些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2022年,演讲与口才社团里来了一名“特别”的孩子,她是肖雨静。为何特别?何娜告诉记者,当时四年级的她,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表达能力,抑或是不自信的性格,都不适合学习演讲。

当时,称得上“火爆”的演讲与口才社团建立了淘汰机制来选择社员。“有两类学生,我会留下来。一是基础很好的,二是留在社团的意愿非常强烈且努力去学习的。”何娜说,肖雨静就是后者,她很想学,很渴望学。虽然胆子小,但她课堂上听不懂的,课后就会来问老师。就算晕车,肖雨静也要坐7个多小时的车去市外参加比赛。

“以前别人总是取笑我说话不利索,来社团主要是想锻炼口才。”肖雨静没想到,经过老师的悉心指点,她不仅从平翘舌音不分,到口头表达顺畅,还在参加比赛、上台演讲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一年过去了,以前不爱说话、不自信,更不爱跟同学打交道的肖雨静完全不见了。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落落大方的小女孩。“不怕大家笑话,曾经的我不喜欢交朋友,感觉交朋友就是浪费学习和私人时间。”肖雨静说,在这里,她能交到朋友,收获友谊,也能追求梦想,释放心理压力。

最近,肖雨静获得第三届湘赣边革命文物讲解大赛二等奖(第四名)。比赛结束,她回到社团,毛遂自荐当社长。“我想减轻老师的负担,当好她的小助手,把我所学的知识给大家,让社员都能感受到演讲的魅力。”肖雨静说。

今年是何惜萱在七中学习的第八年。问及为什么在这么多社团里唯独选择美术,她说源于从小对美术的兴趣,“小学时,课业不算重,碰到自己很喜欢的图画,就喜欢去临摹,有时候也会画一些自己内心的想法,想象着用笔创造自己的世界。”

虽然这学期何惜萱决定以学习为主,暂时退出美术社团,但回忆起来,她觉得在社团那一年多的时间,是她在学校最快乐的时光。“在社团,我看了很多国内外著名画家的作品,像凡·高的《星空》,真的很有意思。老师会带领我们赏析,有些图好像在告诉我,它背后有一个故事,像我自己心中的故事一样。”何惜萱说。

“我会坚持学习美术,以后有机会就去外面看看世界。”在何惜萱身上,美术好像有特别的魔法,“美术,不仅仅是我喜欢的,更能让我觉得我是特别的。这几年,我有了一技之长后,感觉整个人变得更自信。”

“2019年以来,学校三次获得汝城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一等奖,且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小学女子足球进入全市六强;乒乓球社团打入全市前六;机器人社团在全省机器人大赛中获二等奖;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展演多次获得市、县一等奖……”黄房生和班子成员细数着学生努力后收获的成果,看到学生们在不同舞台上的绽放,更坚定了促进七中学子全面发展的决心。

(校对:张晓雅)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