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正文

二十年接力西行,步履不停青春无悔

日期:2023/9/7 6:55:1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8-24

二十年接力西行,步履不停青春无悔

首页_版面导航_标题导航_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深度

第09版:市州

第10版:综合

第11版:理论周刊·新论

第12版:理论周刊·学习

第13版:理论周刊·智库

第14版:理论周刊·新域

第15版:观察

第16版:时事

二十年接力西行,步履不停青春无悔

2023年08月24日星期四

上一期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计划志愿者讲述青春奔赴背后的故事——

二十年接力西行,步履不停青春无悔

2023年8月16日,西藏萨普雪山景色。

新华社发

李渊在给学生上课。

吴坚(左)进村走访。

张晓敏和收到爱心书包的孩子们合影。

谢治(右)跟村民讲解政策。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通讯员摄

保靖县毛沟镇略水村的山水风光。(资料照片)彭璟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欣然通讯员王怡瑾

编者按: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青春的召唤,这是无悔的誓言。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湖南省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自2003年起,湖南共选送7746名大学生志愿者远赴11个西部省份,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志愿服务。

20年来,每到盛夏,无数青春的面孔跨越山海,奔赴远方,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寻访了4位曾经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扎根基层,留在了当年服务过的地方。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西部、投身基层?青春奔赴的背后又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讲述。

像龙川河畔的船夫一样,将一批又一批孩子渡向彼岸

【人物】

李渊:200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湖南理工学院毕业生,服务于贵州石阡县白沙镇,现为石阡县第二小学工会主席。

【讲述】

2003年6月,我即将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经过学校排球场,看到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我内心想要出去闯荡的火苗。

那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会把我的人生带向何方,但我依然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背上行囊,奔赴远方。

我被安排到贵州石阡县支教。学校地处白沙镇大岩村,距离县城38公里。从县城出发,汽车需要在弯弯绕绕、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去,这不正是我来西部的目的?我欣然接受安排,开始了我在白沙镇初级中学的两年支教生活。

在中学里当一名女体育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几岁的男生个头窜得比我高。在他们看来,体育老师应该是高大威猛的,一个一米六不到、瘦瘦小小的女生怎么能教得好体育?

一个叫杨玉东的男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体育老师》,里面就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大家一开始不太搭理李老师,但她上课时,同学们第一次听到干脆、利落的口令,“稍息、立正”,大家心里一颤,体育课还能这么上!

原来,在我来之前,白沙中学没有专职体育老师。体育课由语文、数学老师代上,任由学生们自由活动。我来了之后,同学们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体育课是怎么上的。我靠自己的专业征服了孩子们。所有人一改吊儿郎当的态度,严肃认真对待体育课。

平时,我还会跟学生一起打篮球。同学们发现这个女体育老师打球比他们还厉害,经常约球。有时,我参加职工篮球比赛,没法给他们上课,同学们还惦记着问,李老师怎么还不回来。

我与学生的感情、与西部的羁绊,就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慢慢建立起来。

记得2005年石阡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我的学生杨正娅打破了县中小学5000米长跑纪录。后来她考大学时,咨询我的建议。我鼓励她:“全国数一数二的体校,像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都可以报。”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真的考上了天津体院。现在她成了我的同行,在贵阳一所小学当体育老师。

我的无心之举让偏远山区的孩子有了奔向远方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的原因。20年来,我一直在石阡县任教,如同县城龙川河畔的船夫一样,将一批又一批孩子渡向彼岸。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当年从天南海北来贵州志愿服务的40多人中,有8人留了下来。前不久,我们聚在一起,聊了聊西部计划带给我们的别样青春——我们的人生轨迹因西部计划而改变,也因此收获了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难能可贵的真情。

回到家乡,参与到一场数亿人为之奋斗的脱贫攻坚战中

【人物】

吴坚:2006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生,服务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现为花垣县副县长。

【讲述】

我与西部计划的故事要从一封信说起。

2006年4月,我即将大学毕业。那时,周围同学们纷纷立下投身基层的志向,我也不例外。我是一个农村娃,农村落后的现实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我的同学李华松也来自农村,回到农村、回馈桑梓一直是我们的心愿。我和他一起给当时的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吴奇修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决心去农村就业的志向。

没想到,吴奇修书记立马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回信。信中,他以一个在基层干了16年的大哥哥的身份,跟我们说了很多心里话。他写道:这么多年来我在基层、在农村工作,确实是环境艰苦,生活清苦,工作也辛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

这封回信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原本,我想去祖国的最西部,新疆、西藏等地,但最终被安排到了保靖县,一个与我的家乡花垣县毗邻的小山城。

我在团县委服务了一年,接触了很多低保户、残疾人群体、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孩子。我发现,很多好政策在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仍需要加把劲。乡村要改变现状,需要更多的人才长期扎根。

于是,2007年,我考取了家乡花垣县的公务员,在民乐镇政府办公室工作。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从此,我的家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也有幸参与到一场数亿人为之奋斗的脱贫攻坚战中。

当时,我担任花垣县补抽乡党委书记。补抽乡大哨村、董哨村两个村没有饮用水源,村民喝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为了解决饮水难问题,我带着乡镇干部和村民穿行于深山野林之间,只要发现洞穴,便钻进洞中查看。最终,我们在邻村排达务村的一个洞穴深处找到了水源点,水量充足且水质清澈,基本可以满足两个村2600多人的饮水需求。

随后,我向县领导申请,迅速确定了引水方案,立即开展水管铺设工作。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斗,3000多米长的管道铺设完成。随着水源接通,汩汩清泉涌入大哨村、董哨村,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全县村村通了公路,银行、快递服务点也开到了村民家门口。2020年,花垣县14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年少时的我一腔热血,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如今的我,正奔赴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我将尽我所能,让家乡越来越美,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留在雪域高原,和盛放的格桑花一同向阳生长

【人物】

张晓敏:2014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吉首大学毕业生,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2015年,考上当地公务员,进入曲松县委办工作,现为曲松县堆随乡副乡长。

【讲述】

在很多人看来,进藏志愿服务、留藏扎根基层,是一个需要下很大决心做出的选择。但于我而言,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我爱这里澄澈如洗的蓝天、河谷两侧的花田,还有淳朴善良的村民。

2014年5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主动申请到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

穿过黄土高坡、连绵雪山和辽阔的草原,最终,我来到山南市曲松县,这是一个距离拉萨200多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小城。高原反应的滋味非常难受,我连走路都喘着粗气,只能慢慢适应。

随后一年多的志愿服务中,我经历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曲松县有神山和圣湖,也有偏远高海拔山区穷苦的农牧民,他们依旧过着人背畜驮的生活。当地邮费很贵,很多快递无法到达,网购极为不便,孩子们一年到头也买不到几件新衣服。于是,我通过朋友圈、QQ空间,发动朋友、爱心人士募集衣物。半年多时间,500多个爱心包裹跨越山海,涌向这座小城。

邱多江村离县城40多公里,在色那拉山的那头,海拔4460米。我曾三次前往邱多江村教学点,给那里的孩子送上来自我的母校吉首大学和家乡浏阳的爱心包裹。当收到暖乎乎的手套、围巾时,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也暖暖的。

格桑花是西藏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这里的每个人都像格桑花一样活着,不因土壤贫瘠而失去希望,不因环境恶劣而放弃梦想,沐浴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严寒。它们向上的生命力给予我力量,也让我最终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与它们一同向阳生长。

2016年,我正式成为曲松县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后来,我申请驻村锻炼,2018年底,我担任下洛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在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我与当地村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仓旦是村里唯一会做扎木聂(一种乐器)的老艺人,不会汉语的他需要我帮他从网上代购手工制作原材料;索朗参旦和白玛央金姐弟俩都在曲松镇小学读书,每次发放爱心物资都不能漏掉这对小姐弟……从听不懂当地人说话,到能自如地用藏语跟他们交流,我逐渐与雪域高原融为一体。

偏远的下洛村交通不发达,网购不便,于是我把爱心包裹公益带到了这里,把废弃许久的老村部布置成“爱心小屋”。由于爱心包裹多为衣物,“爱心小屋”被大家称作“全村人的衣柜”。

2021年4月,驻村工作结束。我离开下洛村的那一天,村民们都赶来看我,带来自家酿的青稞酒,还为我献上圣洁的哈达,我们在一块尽情唱歌跳舞。那天,他们一声声“阿佳书记,托切那(书记姐姐,谢谢你)”,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