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名单,其中赣州市第三中学、于都县新长征中学榜上有名。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赣三中组建了第一支排球队,逐渐形成了以排球为代表的学校特色。2020年,学校确定了“以排球特色促全面发展”“以排球特色打造高质量发展品牌”的办学思路,走排球特色之路。在排球特色运动的推动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参加省运会、“英东杯”频获佳绩。
“无体育,不教育。”近年来,赣州市提高政治站位,践行科学育人理念,大力推动体育与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优势互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学校主责、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社会共建”六方融合的工作思路,有效构建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体教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系统谋划科学统筹推进
思想重视是体教融合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近年来,赣州市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推动,系统谋划体教融合工作,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推动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赣州市教育系统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台政策文件。
根据《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普及推广“四个落实、三不脱离”(即落实场地、教练、课程和赛事;学习不脱离学校、生活不脱离家庭、交往不脱离社会)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足球运动项目进校园全覆盖,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
“我校以赣州市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每周至少上好一节足球课,开展足球全员普及训练,实现每个学生都掌握足球运动基本技能。学校还被评为赣州市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今年江西省百县杯青少年足球精英挑战赛中,我校获得全省女子U11组别第三名。”于都县九章路小学校长刁德军谈起学校获得的荣誉,如数家珍。
赣州市把体教融合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成立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部门主抓、协调联动的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定南县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统领,立足县情、把握规律,落实足球改革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的重要要求,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创新模式和机制,全方位推进“足球新城”建设,将足球与基础教育、专业机构、全域旅游、市场主体等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县域足球改革发展道路。
“我们深知开展体教融合活动需有系统性计划,经过这些年的坚持,我校体教融合活动已成为赣州经开区中小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激发家庭、社会参与校园运动的积极性,持续激活体育魅力,让更多五中学子能爱上运动、健康成长!”赣州市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魏长俊说。
因校制宜加快特色发展
“准备!瞄准!稳住!射击!8环!”下午5时30分,在于都县九章路小学射击打靶场,三年级学生排成整齐的六列,其中两列进行打靶训练,其他四列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两项训练交叉进行,场面热闹。像这样的场景,在九章路小学屡见不鲜。
赣州市各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基础,找准1个或多个体育项目,重点发展成为特色体育项目。现已打造了于都新长征中学水上、射击、冰雪,赣州市第三中学排球,赣州市天骄小学攀岩和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田径、游泳等“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青少年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申报新一轮省运会周期体育传统特色学校68所。
“我校通过专用枪靶场开展竞技体育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分别开设了初中部、高中部射击体育人才专班,引进赣州市体校教练对本校射击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赛事磨炼教师专项教学能力,提升我校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去年7月,射击馆组织了国家队‘选星计划’线上选拔赛,我校男子手枪项目运动员黄杰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复赛。”于都县新长征中学校长蒋雪峰介绍道。
此外,围绕体育项目学校全覆盖、学生全覆盖目标,赣州市通过开齐体育课程、丰富课后服务、组织赛事活动等有效抓手,实现体育运动全时段、学生学校全覆盖;依托创新开展中小学“晒课表”活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落实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至少2课时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并设立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太开心了,下了课就能来踢球。”夕阳西下,定南县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又迎来了一批“小球员”,来自定南县各中小学校队遴选出的青少年足球梯队队员在这里免费接受专业训练,定南县第三小学学生钟钰淘便是其中之一。
于都县、定南县聘请专业教练员团队,开展校园足球等项目的普及推广;章贡区依托多个单项体育协会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体育项目进入“四点半”课后服务时段……依靠延伸课后服务,赣州市充分利用社会体育组织力量和资源,下派体育教练至学校,用足用好“四点半”课后服务时段,加强对体育运动项目课程的延伸教学。
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普”原则,赣州市有效构建班级、年级、校内、校际、县级和市级等六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了“人人有比赛、校校有参与、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的校园体育赛事格局。近年来,全市每年举办赛事活动500余项,成功承接举办的国家、省级等高规格体育赛事50余项,连续20年举办“英东杯”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有近百万中小学生参与。
“六方融合”助力健康成长
来自赣州市第五中学九(12)班的何铸凌,是学校男子篮球队的一员。这两个月,每天都要与篮球队的伙伴们一同集训。篮球场总是挤满热情的观众,不少学生课间或放学时驻足在球场外,为球场上跳跃的队员们喝彩。
“我七年级就在学校男子篮球队,我的目标是考入心仪的体育类大学!”何铸凌说。
“爱运动的人,运气都不会差。”该校女篮指导老师郑吉深有感触,她讲起带队的这5年,不少女孩接触篮球以后,不仅爱上篮球,整个人都变得阳光自信,最后都顺利通过篮球特长考入心仪的高中,甚至成为省级比赛的主力。
围绕“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学校主责、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社会共建”工作思路,赣州市大力推动各方共同发力,一体推进体教融合,有效破解了制约体教融合发展的瓶颈,构建起全域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学校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主战场和主渠道。赣州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大课间活动,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运动会”等家校共建活动,提升家长参与意识和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家庭、家长、孩子“三位一体”体育教育氛围。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80%的学生是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缺乏锻炼、不够自信、团队意识较为薄弱等。”于都县胜利学校校长谢荣明说,为扭转这一现象,该校注重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全员参与、趣味引领、体质提升、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开展全员运动会,以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小眼镜”“小胖墩”“小郁闷”越来越少,“小健将”“小达人”“小温暖”越来越多。
建立“校园足球+跑、跳、投3项基本运动技能+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1+3+N”校园体教融合发展模式,为全市体教融合发展明确路径、指明方向。探索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路径,政府采购社会专业体育公司服务,支持公益性体育组织以“微利”的形式参与学校体育服务,破解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
目前,在以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为中心的带动下,全市“一中心、八基地”的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新格局已全面形成:共布局市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单位22个;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4所,在全省占比20.28%,其中幼儿园35所、小学66所、中学103所。
于都县九章路小学在2021年冬“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中获得8金2银4铜共14枚奖牌;新长征中学射击队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5人、国家二级运动员6人,在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中获6金2银1铜共9枚奖牌,被授予“第三批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定南县足球队在“菁英杯”青少年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季军;U10男队在江西省足球协会杯比赛中以不败战绩获得冠军,在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U13足球比赛中勇夺女子冠军、男子亚军;从2003年至今,赣州三中女排一共获得27次全省冠军,逐渐形成了“以球修德,以球育智,以球强体,以球健美,以球促劳”的校园文化……一次次尝试,一项项成绩,都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无体育,不教育”理念的最好兑现。
如今走进赣州,体教融合在这里绽放出夺目光彩:赣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较2021年的45.39%提高了7.61个百分点,近视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中小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指标得到有效提升,“小胖墩”“眼镜片”“豆芽菜”式学生大幅减少,中小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指标有效提升。(杨筱晶郭训辉)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