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10-18
一校一品、多姿多彩!台山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助力侨乡文化光大之地建设
2021-10-1815:27:00
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作者:
https://www.eol.cn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校园文化是学校校风校貌的集中体现,是具有较强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10月15日,2021年台山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台山市第一中学召开。记者从现场会上获悉,得天独厚的书院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台山坚持走“文化建校”之路,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基因,全力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助力侨乡文化光大之地建设工作。
四大书院
书院文化底蕴深厚
台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来重视教育,底蕴深厚,资源丰富。
说起台山校园文化,首先得从历史讲起。早在明、清年间,台山就兴建学宫(俗称县学),成为本邑育才祀圣的文化基地。如今台城二小的前身即为学宫所在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县学逐渐不能满足新宁县(台山的旧称)学子的需求,清政府规定县以上设书院,以辅县学之所不及。随即官立的“四大书院”相继建立,最早的是乾隆三十五年创办的宁阳书院(现台师高级中学),随后有文海书院(现文海中学)、广海书院(现广海中学)和潭洲书院。“四大书院”分布在台山的南、北、东南、西南地区,方便各处学子求学。其中,不少书院遗址保存较为完整,是当地靓丽的文化名片。
宁阳书院
位于台城东南边珠峯山麓的宁阳书院是台山最古老的书院。书院最初位于城西门外王侯祠右(今台西路),为乾隆十八年(1753),由训导李乾统,以王侯祠的祭产余资建造,初名义学。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康基田扩建,并改义学为宁阳书院。光绪八年(1882),知县曾行崧因书院地方狭窄简陋,遂将书院迁建于连珠山麓今址。光绪三十一年(1905),宁阳书院于改为宁阳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年(1913),各乡村纷纷改私塾为小学,师资缺乏,宁阳高等小学堂改办新宁县立师范学校。第二年,随县名的更改而改称为台山县立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与台山女子师范合并,改名为“台山师范学校”至今,使古老的书院依然焕发光彩。如今,学院依然保存存较完整的建筑物还有一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的门楼一座及门楼两侧厢房两间。
文海书院
文海书院位于台山西南笠帽山下南边,曾是汶村地区最高学府。书院由乾隆年间知县康基田创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道光十五年(1835)书院倒塌,由汶村陈姓族人捐资重建。奎星阁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文海书院时期的建筑,经过历年来的修复,它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青砖古色建筑韵味。文海书院旧址现还有一块石匾,上刻有“文海书院”四字,为康基田手迹,浑厚遒劲。
广海书院
广海书院坐落在广海城西北。最早位于广海卫城十字街东,由知县康基田创建,但日久倒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迁建书院于卫城(广海城)西北(即现址),名“溽海义学”,后改回“广海书院”。光绪十八年,聘请浮石举人赵天锡为山长,在此讲学,并倡议捐款重修和扩建书院,扩建有前堂、后堂、文昌阁、观海亭等。广海书院后经多次变迁,1949年,改为广海中学。
潭洲书院
潭洲书院位于都斛莘村村北,由知县康基田建。后因坍塌,另觅地方重建(现潭洲小学处)。民国推行新学,村中乡绅父老向海外乡亲募集巨资,于民国4年(1915年)将潭洲书院拆平,建成雄伟壮观之潭洲高等学堂。继后公办私塾与民国学校合并,统一教育,是为潭洲小学至今。
旧时书香仍飘散,育桃栽李志不渝。如今,发挥育人作用的书院仍有3座,分别是位于台师高中的宁阳书院、位于文海中学的文海书院、位于广海中学的广海书院。这些年来,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在传统书院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党建引领
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走进如今的台山校园,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操场上,篮球、足球、羽毛球各种体育运动异彩纷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映入眼帘。
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台山各学校根据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如今,台山已经创建“台山市文明校园”96所、“江门市文明校园”10所、“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所,创建率达100%。
认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诵读活动,是台山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的方式之一,台山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自编《中国梦·我的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台山版)》,将10万本读本下发至各中小学校,通过师生宣讲、早读晚诵、日学月谈等方式,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台山教育系统结合思政课建设,通过局党组成员以及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讲思政课超350场、各学校开展思政课近3600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山还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童心向党”主题绘画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近300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
来自新宁小学的学生伍羽桐成为了红领巾讲解员,志愿在林基路生平事迹展馆,进行讲解。“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号召大家铭记峥嵘岁月,从小立志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挖掘基因
营造浓郁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全市范围内,设立广东音乐传承基地、浮石飘色传承基地、台山民歌传承基地、校园非遗传承基地、广海打龙船传承基地、台山排球传承基地等非遗传承基地11个,并定期组织传承人开展广东音乐、台山民歌、飘色、排球等项目的培训。
自2016年起,每年均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进行合计60多场次的戏曲专场演出。通过台山民歌表演唱、台山曲艺表演唱、快板以及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初步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启动开展侨校书塾文物资源的调查,在各中小学组织开展文物考古专题讲座、研学活动,举办“用脚步丈量台山”等特色活动。一方面,整理“学校”类文物单位的详细资料,开展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爱家乡情怀
台山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蕴含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台山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中,注重着重抓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的工作,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以及参与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明程度。
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台山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并注重融入飘色、打龙船等侨乡特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不断丰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形式,积极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宣传、经典诵读、“传唱优秀童谣”等系列主题活动380场次,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涵育中华文化。
打造品牌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我们传唱《惜粮谣》,让学生们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倡导厉行节约新时尚,杜绝餐饮浪费。”日前,赤溪镇中心学校原创作品《惜粮谣》荣登央视新媒体“央视频”,并获得了“童心向党”2021年五邑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二等奖,该校校长曾国辉表示,创作原创歌曲《惜粮谣》借助了地方特色文化,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客家人勤劳俭朴、刻苦上进、尊师重教、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这是台山坚持“文化建校”的缩影。台山充分挖掘各个学校的文化基因,着眼常态长效,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动态管理,营造浓厚氛围,陆续打造了台山一中“侨文化”、新宁中学“卓越教育”、台城二小“儒雅教育”、培正系列“善化”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助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例如,台山市培正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就坚持秉承百年培正母校“至善至正”的校训,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围绕“善”“正”来开展。去年9月,台山在该校打造的台山少年警校培正分校“少年警官班”。少年警官积极参与文明劝导、交通疏导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做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的传播者、学法懂法守法的倡导者、校园安全文明的守护者。如今,少年警官班”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辐射作用日益明显,逐渐成为学校善正教育的品牌内容。“学校要根据实际,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金练说。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台山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各中小学负责人共同召开现场会议。会上,台山多家学校就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经验交流。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会议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努力彰显校园文化的个性和办学特性,三是着力提高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议更是提出,注重因地制宜,大力凸显特色,打造书院式校园文化,发挥好书院教书育人的功能,也使其成为台山的城市文化名片,把台山打造成为书院文化之乡。创新思政课程,弘扬优秀文化,让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侨乡文化、海丝文化、排球文化等走进校园,让绚丽的台山文化在校园里绽放盛开。特别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大好形势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学校加强合作交流。同时,还要完善校史展陈,提升校蕴内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设好校史馆,保存好学校发展历史档案,整理印制校史册、设置校史专栏或校史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