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美姑县 > 正文

【方志四川巴蜀英烈】孙学元‖热血洒彝乡

日期:2023/8/31 22:04:4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4-10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热血洒彝乡

——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桑和柱

孙学元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凉山彝区发生了部分奴隶主反抗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活动,许多来凉山开辟革命工作的外地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战士,在平定这次武装叛乱活动中,真情献人民,热血洒彝乡,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永远地长眠在这片热土上。来自安徽省嘉山县的年轻革命干部桑和柱,便是为美姑县民主改革平叛牺牲的革命烈士之一。

美姑县革命烈士陵园中桑和柱烈士墓碑(孙学元供图)

1931年,桑和柱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疼爱,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镇上读过私塾,还在县城嘉山中学读过高中

青少年时期的桑和柱,性格刚强,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信念坚定,待人热情诚恳,做事有一股子韧劲。1949年,革命的春雷彻底荡涤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国民党反动统治摇摇欲坠。是年2月10日,桑和柱与同学姚亮辅、汪乃荃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离开南京,历尽艰险,穿越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日夜兼程,奔回已经解放的家乡,热情激昂地组织同学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宣传工作。嘉山中学复校后,他任进步学生组织——“老营队”队长,组织同学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报刊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受到老师喜爱和同学拥戴。

这年8月,18岁的桑和柱考入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编入文艺新阳大队第六中队学习。在此期间,在老师教导下,他如饥似渴地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做了大量读书笔记,思想和心灵受到极大震憾,牢固地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第二年初,桑和柱由部队转业到大竹县,任庙坝区委组织干事、工作组组长等职。他带领工作组在高穴乡七村进行减租退押试点工作,成绩突出。他的试点经验受到大竹地委重视,并刊登在川东区党委内刊《川东资料》上。

1955年3月,桑和柱调到位于大凉山彝区的美姑县甲谷区工作,任生产治安委员会副主任。他经常深入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一片,组织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多种粮食,多养牲畜。他说:“大家只有多种粮食,才能解决吃饭问题;只有多养牲畜,才能增加收入。有了粮食和钱,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嘛。”他还经常深入民族上层人士中间,向他们宣讲民族政策,大讲特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经常对他们说:“中华一家人,汉彝一家亲。彝海结盟的故事,是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生动实践。事实表明,共产党是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他的宣讲生动活泼,说服力强,受到民族上层人士的欢迎。

1955年底,凉山彝区暴发了部分奴隶主反抗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活动,情况十分复杂,斗争异常激烈。桑和柱根据组织安排,任依洛拉达工作队队长。他奉命率领20名工作队队员和1个班的战士进驻依洛拉达。由于叛乱分子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早已封锁了交通要道,不断袭扰工作队。桑和柱他们白天无法开展工作,就充分利用夜晚时间,带着翻译莫说尾几,打着手电筒,爬坡上坎,走村入户,发动群众,深入浅出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民主改革、废除奴隶制度的好处,揭露叛乱分子的险恶阴谋。在群众大会上,他打着手势,激情澎湃地大声说:“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奴隶制度是黑暗的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凉山彝区只有实行全面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吃人的奴隶制度,广大群众才会获得彻底解放,才会都分得土地、耕牛和羊子,才能过上好日子!叛乱分子想继续维护吃人的奴隶制度,这是白日做梦!叛乱不得人心,叛乱分子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们是来真心帮助广大群众的。工作队和解放军一定会很快就会打过来的!”桑和柱的宣讲,获得群众的热烈掌声。

1956年2月12日,桑和柱带领的工作队被700余名丧心病狂的叛乱武装分子重重包围,他带领工作队队员和战士们,沉着冷静,周密部署,通过彝族上层人士用彝语与叛乱分子喊话,向他们宣讲共产党的主张和工作队的政策,分析凉山彝区的革命形势,指出叛乱必败的最后下场。

可是,叛乱分子依仗人多势众,对工作队的喊话毫不理会。在充分进行政策宣讲和心理攻势无效的情况下,桑和柱率领战友与敌人进行了半个月的激战。粮断了,他们就用少量的元根萝卜充饥;水喝完成了,他们就用阴沟里的污水解渴。战斗期间,5位战友不幸先后牺牲。由于连日加班加点紧张、激烈的交战,加之吃喝都非常困难,工作队队员和战士没有时间得到很好休整,有的人一站着就打瞌睡,有的人四肢无力,晕倒在地,有的人身体患病,难以恢复。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桑和柱鼓足勇气,热情、沉着地安慰大家说:“大部队很快就要赶来了,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最后的胜利!”在他的热情安慰和鼓励下,工作队队员和战士们,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喊难,更没有一人撤退。他与工作队队员和战士们一起研究对策,精心布阵,指挥大家齐心协力,坚守阵地,共同对敌。大部队赶来后,很快驱散了叛乱分子。桑和柱带领大家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牺牲战友的遗体,清扫完血迹斑斑的战场后,又继续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民主改革和平叛工作,迅速打开了依洛拉达的工作局面。

1956年5月24日,天刚蒙蒙亮,桑和柱和曲木比者等工作队队员,在依洛拉达乡三比村突然遭到400余名穷凶极恶的叛乱分子包围。在敌众我寡、情势万分险恶的情况下,桑和柱刚毅沉着地一面指挥工作队队员和战士抢占有利地势,准备枪弹战斗,一面向敌人大声喊话,开展政治攻势:“共产党和工作队是真正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的。叛乱是不得人心的。我们的大部队很快就会打过来了,叛乱是一定会很快平息的。你们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同时,桑和柱指挥大家巧妙地掩护队员沙马铁哈突围求援。在喊话最终无效的情况下,桑和柱组织队员和战士与叛乱分子发动猛烈进攻。可是,终因寡不敌众,待援军赶到时,桑和柱与4名工作队队员已壮烈牺牲。年仅25岁的桑和柱,全身被敌人用石块砸烂,鲜血满地,惨不忍睹。在他怀里揣着的入党申请书,已被鲜血染红了。目睹者无不为之悲恸,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桑和柱牺牲后,中共美姑县委仍然认定他为美姑县建设科科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如今,60多年前凉山彝区暴发的那场反抗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早已平息,包括桑和柱在内的英雄和烈士们曾经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大凉山腹心美姑县,到处阳光明媚,红旗招展,欢声笑语。他们曾经洒下鲜血的地方,开满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那是对烈士们深切的怀念!

作者简介

孙学元,四川省仁寿县人,大学文化,曾先后在仁寿县北斗中学、城埝中学、中农中学和美姑县中学任教,后在美姑县委宣传部、美姑县委党校和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美姑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从事新闻采写、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基础理论研究,探讨语文教学,专职史志编写、编纂和研究工作。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作品2000多件(条),获得市州以上写作和科研成果奖励60多次。2018年12月,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出版有教育随笔文集《滴水润苗》、地情研究文集《打造跨越发展新高地》《美姑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和散文随笔文集《苦干的大旗呼啦啦》,主编地情文集《青青美姑河》《永远的“亲热”之地》和图志《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图志》、地方史志资料《中共美姑县委执政实录》《中国共产党美姑县历史》《美姑县志(1991—2009)》《美姑年鉴》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孙学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方志四川巴蜀英烈】孙学元‖热血洒彝乡——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桑和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