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8-31
这个暑假,大学生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社会实践
投身火热实践绽放绚丽青春
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东坡子村,山东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的学生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
杜昱葆尹君摄(人民视觉)
安徽省淮北市,安徽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向市民宣传民法典。
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桐庐县,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专项实践团成员体验莪山畲族彩带艺术。
徐军勇摄(人民视觉)
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驾驶农机播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暑假期间,部分高校派出社会实践队伍,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活动。大学生们或到基层调研、增长本领,或直播“带货”、扶贫助农,或下乡支教、点亮“心灯”,或“云端”授课、爱心助残……
我们撷取了5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故事,希望广大青年在投身基层的实践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编者
走进基层情系乡野
讲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高彤玥
实践目的地:山东省寿光市
8月10日至14日,我和元培学院的其他30位同学一起,在老师们带领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寿光模式’”为主题,在山东省寿光市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
三元朱村村史馆里,80岁的老书记王乐义向我们讲起昔日闹的笑话:“在香港,人家问我们有没有不带刺的黄瓜,我说不带刺的那不叫黄瓜呀!”早年的三元朱村种粮不好生、种菜不好长,这种情况下怎样“拔穷根”?我们陷入思考。
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领着村班子成员走出去调研市场,多次到东北地区,想发展能长反季节蔬菜的大棚技术。“寒冬腊月在棚里烧三四吨煤都长不出黄瓜,光太阳晒就能晒出来?”技术引进了,村民却不买账。“我们17个党员带头先搞!”17名党员干部建起17个冬暖式大棚,鲜嫩的反季节黄瓜供不应求,大家眼热了。1990年,三元朱村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村民们成了“万元户”。
我听得热血沸腾,想起了带队老师关于“种子”的比喻:一棵大树长起来,越来越多的种子便随东风开枝散叶。此后多年,正如老书记所说:“三元朱富了不算富,寿光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农民兄弟都富了才叫真正的富!”三元朱村向全国各地派出优秀技术员,建起不计其数的冬暖式大棚……北方冬天没有新鲜蔬菜吃的历史,就在一颗颗“种子”的努力中悄然改变。
在寿光,使用无土栽培、自动化控制、物联网追溯技术的蔬菜大棚,让我们感叹现代农业的先进;神华电厂百余米的冷却塔,让我们懂得自主攻克技术难关的力量;近年来投资建设的双创产业园区,让我们看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启航……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讨论寿光发展的原动力。我想,最重要的,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是像种子一样向下扎根、顽强破土的不屈精神。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常哼唱起《燕园情》,听师兄师姐说,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在实践中确定了专业方向和研究内容,下决心投身基层一线。这次实践,也在我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颗种子会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直播助农收获甘甜
讲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俊
实践目的地: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京蒙扶贫协作(通辽)科技创新基地
令人激动的时刻终于来了!一个多月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期待、准备着这一刻。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清春联播’实践支队北京分队的马俊,今天为大家带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当地的农产品……”8月14日晚上7时,我和小伙伴们坐在直播间,拿着精心挑选的助农产品,对着手机镜头当起了“主播”,既紧张又兴奋。
上中学时,我曾到13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贫困县调研,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又感到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大学生如何助农脱贫?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今年5月,当得知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靠电商脱贫致富时,我眼前一亮!
暑假里,在我的倡议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拍即合,迅速组成了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4个小分队——“清春联播”清华大学返乡直播扶贫调研实践支队成立了!大家兵分四路,奔赴当地的贫困县。我们北京小分队负责对接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京蒙扶贫协作(通辽)科技创新基地,这里有北京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农产品,可以辐射带动更多地区。
直播是“出口”,前期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跟农户一起,研究客户需求、了解直播受众的特点、反复打磨产品介绍和定价,努力帮助农户在保证收入的前提下扩大影响。没有专业的直播团队,我们就自己从头学起,学直播技巧、设计海报、发布预热推送及视频,争取更多流量支持……
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看到一个个订单,我感到一切辛苦都化为甘甜。不知不觉间,2个小时的直播结束了,“直播数据怎么样呀?”我迫不及待地问同学。“5万+在线观看、6万+点赞,成交订单658个,带货总额19871元!”大家激动地跳了起来。直播结束后,订单量还在持续增长,同学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太好了!脱贫攻坚,有我们一份力量!”
边陲支教接续努力
讲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明聪
实践目的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7月31日,天下起小雨。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接过师兄师姐的“接力棒”,来到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时代赋予的际遇。
兰坪,是截至今年3月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之一,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地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三区三州中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的贫困县。6年间,56位人大支教团成员先后奔赴这里,用教育扶贫助力兰坪发展。
“我想考军校,将来为祖国戍卫边疆。”眼前的兰坪县民族中学学生高智敏这样介绍自己的梦想,我的心中充满感动。这些孩子们中,有的想成为医生,有的想成为老师,他们中最普遍、最坚定的志向都是“报效祖国,回报大山”。我看到,在前往丽江参加夏令营的路上,孩子们仍然十分刻苦,白天活动、晚上学习是他们的常态。
帮助孩子们的同时,我们也长见识、受教育。“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兰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造了5个集中安置点。“永安、永泰、永昌、永兴、永祥”,社区名字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期待着,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在兰坪、在教育岗位上,我们这一代青年凭着青春热血与奉献初心,不负重托,无愧时代,绽放光芒!
云端课堂启迪心灵
讲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延杰
实践目的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在草字头中,一横两竖并不是呆板地摆放,而是左竖短、右竖长,左竖低、右竖高,横画微微向右上扬起,两竖下端形成一个内收的趋势……”7月28日,打开电脑,孩子们的头像一个个跳出来,我这个书法老师又开讲了。
从一个大一学生,到一名小学书法老师,我感到既新鲜,肩头又沉甸甸的。这个暑假,我们“情系冕宁、云端筑梦”支教队开展“云端支教”,在网上给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小学生们上课。
“李老师,《兰亭序》上的印章有什么用,是为了美观吗?”一个孩子在课上发问。“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经典书法作品的好奇心。”我笑着说。有人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希望自己的课,给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美育的种子。
怎样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我认真思考后,在备课中收集了王羲之临池学书、写经换鹅、竹扇题字等故事。“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书圣’,离不开他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淡泊名利、质朴善良。”电脑屏幕的一个个小窗口里,我看到不少孩子在点头。
几天的课程讲下来,我欣慰地发现,学生们有了不小的进步。之前,孩子们管书法叫“写字”,对书写的美观性没有太大认识,将书写变为“书法”的过程,也正是艺术启蒙的过程,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在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中收获书法的乐趣。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美育的力量不可或缺。这次“云端支教”,在孩子们一次次认真听讲、举手提问、完成作业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满怀热情。我畅想,也许一堂小小的课,也能点燃几个小火苗,照亮孩子们心中的梦想。
用心守护助力圆梦
讲述: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慧琳
实践目的地:吉林省四平市聋哑学校
“会说话、会唱歌的哥哥姐姐在手机里面!”7月31日,家长们指着屏幕告诉身边的孩子。坐在电脑前,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我真想多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是一群听障儿童,天真的笑脸常常让我忘了他们身上的缺憾。
“我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康复,从听到声音到会发声,经历了很长时间。”一位妈妈向我倾诉,她的孩子患有内耳畸形,即使做了人工耳蜗,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知道,也许自己能改变的很少,但只要去做,总会有所不同。支教开始前,我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整套“趣味发音课程”,还接受了相关专家的培训。时间有限,我既想把更多内容教给孩子们,又担心他们的接受能力,怎么办?拿到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后,我连夜对课程难度做出调整,决定“因材施教”,摸索着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一对一”教学方案。
我想带他们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他们听不到风吹树叶、夏蝉歌唱,但想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们团队专门给孩子们录了一个视频,视频里,哥哥姐姐用手语告诉他们,“我们都一样”。也许,他们注定无法和大多数人“站得一样高”,就让我们在他们脚下垫上一块“砖”、为他们搭一把梯子、让他们站上我们的肩膀,用一节节课程激发他们兴趣、帮助他们进步,用我们的努力撑起他们的梦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更需要帮助和爱护。一个人的力量、一个团队的力量也许不够,但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就能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群体。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守护听障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每个孩子,都可以绽放自己的光芒!”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30日05版)
[责任编辑:辛永红]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