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支教梦,希望能去大山里看看,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帮助那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看向远方。”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布拖中学乐安镇校区支教的成都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陈静蓉说。
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的布拖县地处凉山州东南部,世代居住着汉、彝、藏、苗、回、布依、蒙古等13个民族。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成员首先要适应的就是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在布拖一所特殊学校支教的成都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古沈莉说:“学校学生不少是从偏远山区集中安置在这里的,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支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相处和沟通,如何与他们建立联系和信任。对我来说,支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初来乍到,陈静蓉有过抱怨,甚至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凉山的条件真的很艰苦,但是周围老师的关怀、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鼓励让我有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渐渐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融入了当地的生活。”陈静蓉说,“我会带这里的学生一起打篮球、办运动会、比跳绳,他们也会在我疲惫的时候和我说‘陈老师,我们给你唱首歌吧’。我跟着当地的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一方面给予特别困难的学生家庭一些帮助,另一方面去给那些不愿上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希望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陈静蓉而言,这次支教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改变一个地方的教育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多多少少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给那些处于相对闭塞环境下的孩子一点点想出去看世界的动力和憧憬。”
每个人对支教都会有自己最初的设想,也会期待当支教结束的时候自己会有怎样的改变。
布拖县特木里镇木尔乡中心校是成都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李渊支教的学校,这里的孩子憨厚淳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一声声老师好,这是李渊对这里的感受。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体育运动让李渊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跑道上都是他们的竞赛场,相互比拼较量的时候能让他切实地感受到学生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进步的执著。“比如投篮,一开始我们之间实力比较悬殊,但是孩子们不服输,也不怕输,下课的时候他们会在场地上练习,然后再来挑战我。当战胜我的瞬间,大家一起发出的欢呼声,让我很动容。”李渊说,“也正是和他们相处的点滴,让我发现当老师的乐趣,也了解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支教的过程让我有机会将教学理论变成面对面的教学实践,让我掌握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新的教学理念。”
在这里,支教团成员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孩子们好奇和纯真的眼神让他们想把一切东西教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李渊说。
三个月的支教生活让在布拖支教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真正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乐趣,并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转自7月4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