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临河区 > 正文

立德树人为根本言传身教育桃李

日期:2023/7/17 11:10:2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9-07

从普通的农家子弟到倍受尊敬的人民教师,他始终胸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神圣使命,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从个人坚守到带动家人亲戚同奏爱心乐章,树起了新时代师德风范。他就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副校长王志诚。

他铭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箴言,克服众多困难,不断充实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让道德教育生活化,让书本知识生活化,让道德模范形象化,让思政教育故事化,他大力推行孝道、感恩教育,2005年开始在学校开设道德讲堂,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时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开展“明理正行”辩论赛,校园“朗读者”、高三成人礼等,都是在他倡导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升华与创新,转化大批问题学生,通过跟踪回访,转化率达99%。作为化学老师,他让道德教育在学生中产生“化学”反应,学生们渐渐变得仁义厚道、懂礼知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家长欣喜落泪,师生人人夸赞。在付出艰辛努力和辛勤汗水的同时,班级多次获得市“先进班集体”和“高素质班”称号,所任教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全市前茅,他更是多次荣获区级以上党政部门授予的“园丁奖”、“优秀创作发明奖”、“化学教学竞赛优秀能手奖”等诸多奖项,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

他关爱贫困学生,关注问题学生。从任课教师到政教主任,再到副校长,发现每届学生中总有少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又往往被家长、老师、学校忽视。据此他苦心钻研,创设的三段谈话模式,形成相当有效的心理放松三部曲,十几年来,先后减缓和治疗了1007个抑郁症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先从教育好家长开始,开展家庭教育,对个别法制意识淡薄、放任学生辍学的家长,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必要时主动联系妇联、派出所等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确保没有一个学生辍学。由于他对问题学生亲自疏导和心理治疗效果极佳,美名远扬,于是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甚至北京、上海等各地纷纷前来聘请他做客座教授,他都毫不迟疑免费讲座。他这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受到了所到之处的交口赞扬。

开展校园希望工程,手拉手扶贫助学。多年来他一直承担育龙社区扶贫工作,他深知扶贫更需扶志,他带动全校师生发扬扶贫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既做贫困家庭的思想工作,又捐款捐物献爱心,即输血的同时帮助增强造血功能。深深感动了家长和孩子,先后使100多名“三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撰写的德育论文多次在区级、市级、自治区级获奖。一朵朵耀眼的花朵有他浇灌的心血,一本本荣誉证书闪耀着他光辉的足迹。

荣誉背后他隐忍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儿子曾多次对他说心口不舒服,他却因忙于转化问题学生一拖再拖,2012年8月8日,他仍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忙碌着,晴天霹雳砸向他,20岁的儿子猝死家中,一时间使他六神无主。真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妻子悲痛至极,突然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就在儿子去世一个月,他亲率1600名高一新生奔赴中旗川井军训的路上接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他的不幸、他关爱学生的言行感动所有学生落泪,“王老师不能为了我们不顾家啊!”他面对接二连三的人生打击,他没有被击倒,他坚强支撑,埋葬不幸,以此教育学生“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感动全校师生,诠释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的热爱,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写下了闪光的注脚。

他工作虽然很忙,却将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体弱多病的老母亲接回自己家中,悉心照料,每天坚持给父亲温水泡脚、擦洗身体、做按摩、洗屎布……,父亲卧床几年从未生过褥疮。他的举动常常令母亲流下感动的泪水,也深深感动兄弟姊妹,抢着接二老去自己的家里住。他多次被评为“敬老孝星”、“优秀共产党员”。

他曾多次出资扶贫济困,累计捐助帮扶资金达六万多元。为了更有效地长期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2012年以来,他动员6位兄弟姊妹和家属,在家乡乌兰图克新胜村成立了“王氏扶贫基金”,筹集资金52万元,为村里修路建桥,资助贫困学生,救助残疾人等。这一行动感动了他的母亲,老人家将积攒的1万元养老钱也拿出捐入基金,用行动来支持他。

“我只是想做一个尽责的老师,把自己修炼成向习总书记强调的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把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寥寥数语和几十年坚实的行动,为学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师德丰碑。(忠言)

[责任编辑:周婷]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