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色达县 > 正文

温江助色达“聚变”高寒地带建起“公园社区”

日期:2023/6/16 12:49:2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9-30

记者帮助当地村民采摘无筋豆荚。曾书睿摄

汽车翻过陡峭的乃龙山,蓝天白云下,金马草原就在前方。然而这片传说因发现了马形黄金而得名的草原(“金马”正是色达的藏文含义),却是四川省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之一。

色达,全境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长冬无夏,年平均温度-5℃,大气含氧量不及低海拔地区的60%。为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2017年,色达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三年来共投资1.6亿元。其中,对口帮扶的温江区投入资金4775万元,又专门追加320万元用于社区及周边环境绿化。

如今,在县城色柯镇已建成占地720亩、甘孜州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404户。在这里,贫困群众住上了小院,过上了水、电、讯、路畅通的现代生活。不仅如此,温江区还专门启动社区绿化项目,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努力为安置点群众营造富氧的小环境。

9月5日-6日,记者走进色达县安康社区,见证搬迁群众的新生活,也见证了在高寒地带建设“公园社区”的不懈努力。

【讲述·我的受援故事】

想家的额日措

终于在县城安了家

额日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色达县城有一个家。

看着这小小的院落,三室一厅的屋子,额日措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有空闲,她就像只欢快的鸟儿飞来飞去,用灵巧的双手收拾屋子和小院。客厅里锃光瓦亮的钢炉,一尘不染的藏床、藏桌,院墙下码得整整齐齐的牛粪,以及小院里盛开的波丝菊,都是额日措勤劳的证明。

额日措的新家在色达县城旁的安康社区,这是甘孜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走进安康社区,一排排民居整齐排列,望不到尽头。社区广场上,一群小孩正在打篮球,远远就能听见欢声笑语。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额日措的家。额日措和她父亲汪青滚站在小院门口迎接我们。客厅的钢炉上,酥油茶已经滚烫,等着招待客人。柜子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显示着这是个爱美的藏家姑娘。

“今天我休假,在家里打扫清洁,洗衣服。”额日措为记者一行斟上奶茶,“以前在老家,我们在河边洗衣服,用脚踩,用木棒锤。现在是用洗衣机,有自来水,衣服甩了之后一会儿就晾干了。”

额日措在色达县城最好的酒店——丽枫酒店做客房服务,一个月有四天假期,月工资3000多元。“能在县城安家太好啦,住的地方离上班的地方近,可以走着去,也可以骑电瓶车去。”但对额日措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能一家人团聚。“现在是收青稞的季节,我们家在乡下还有地,阿妈在乡下干活,过段时间农闲了,阿妈就上县城来。弟弟妹妹放假也来,我们可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额日措是色达较早接受了“9+3”教育的藏族孩子,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到自贡一所学校接受了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毕业后,她曾在外地打工数年,直到2017年才回到色达。

“回色达后还是在酒店上班,住在员工宿舍里。”额日措对记者说,“虽然回到县城,但离家仍然很远,只能隔一两个月回去一次。那段时间,我特别想家。”

额日措的老家在色达县旭日乡旭日村,距离县城60公里。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7月,温江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来到色达,对口支援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汪小龙在走访中了解到,额日措在县城务工,她家很希望在县城的安置点安置。汪小龙随即将这一诉求向乡上进行了报告。

在色达,一年中只有4月到10月这短短6个月的施工期,再晚就进入了严寒的冬季。2019年4月,安康社区第三批安置房动工,建设者争分夺秒,抢在当年10月15日之前按质按量完工。“我们是去年10月领到新房的钥匙,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买了几样家具,11月份搬进来的。”额日措说。

“所有安置房的地基都在平地上抬高了50厘米。”色达县住建局副局长唐小东告诉记者,“这样既防潮,又保暖。”额日措和其他入住安康社区的群众,在新房里过了一个暖和的冬天。

唐小东介绍,为了让安置群众有可持续收入,当地政府整合了一系列可利用资源,将色达县2个洗车场的租赁费、3家商砼经营权出让费、1家餐饮企业经营规费和牲畜屠宰场经营权出让费共计每年250万元作为安康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并先后引导40名社区居民在果根塘湿地保护、县城公共卫生管理等岗位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人均增收2553元。

再难也要种树

打造高寒地带的“公园社区”

记者看到,在安康社区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着一棵棵小树,这些小树都用绿色的金属围栏围着,俨然是“重点保护对象”。

“别看这些树小,很多只有一米多高,它们实际上有十多年树龄了。移栽到这里后,一年最多长一厘米,能挨过严寒的冬天活下来就不错了。”色达县林草局工作人员赤橙说。

“走,我们去看看山坡上新栽那片友谊林!”在温江区对口帮扶色达工作队领队、挂职色达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安康社区北侧后山坡,只见青青的山坡上布满高约两米的小树,一条栈道呈Z字形通往坡顶。沿着栈道爬上最高的观景台,金马草原尽收眼底。

“过去这是一片退化的草坡。”赤橙拿出手机,记者看到,这片坡地在植树种草前,几乎全是沙化的黄色,水土流失严重,与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在色达种树太难了,正因为这样,温江区下决心投入320万元实施安康社区绿化项目,为的是改善社区的小环境。今年已在社区内和北侧山坡上共植树284亩。”王勇介绍。

树种下了,怎么让它们尽可能活下来呢?赤橙说,首先在树种的选择上,是从青海同纬度地区引入青海云杉、落叶松、沙棘、旱柳等生命力强的树种,然后通过培植客土、输液等手段改善这些树的生长条件。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管护人员已备好保温膜(用来裹在树干上),以及黑色的吸热网,用来吸收光照,维持树周的温度。

安康社区绿化项目需要3年的管护期,项目特地设立6个管护员公益岗位,由社区群众担当,3年中这6名管护员将负责照管这284亩树木,为它们浇水、施肥、保温,尤其要经常巡逻,提防牛羊不小心跑进围栏里伤害到它们。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年的管护期,使安康社区宜绿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高寒区真正创造‘一季有花,四季彩色’的景观效果,使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王勇说。

在安康社区栽花植绿,也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当地政府依托这片山坡的自然环境,挖掘格萨尔文化,打造了岭歌园景区,山坡上的栈道和观景台,就是景区的配套设施。下一步,安康社区也准备往“旅游社区”的方向打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真正结出硕果。

汪小龙。曾书睿摄

【心声·我的对口支援历程】

温江区对口支援干部、旭日村第一书记汪小龙:

建蔬菜大棚搞民居接待一定要让村民富起来

搬到县城的额日措一家,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而留在旭日村的其他村民呢?

两岸高山峡谷,色曲河蜿蜒奔流。沿着河边的公路,记者前往额日措的家乡——旭日乡旭日村探访。行驶一个小时后,视线变得开阔起来,河谷的平坝地带赫然出现了一排排大棚。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温江区对口支援干部、旭日村第一书记汪小龙。

“担任旭日村第一书记是我人生中一次重大挑战。”汪小龙说。2018年7月刚到旭日村,就面临着蔬菜大棚项目的筹建工作。当时,村民对于土地流转还没有认识,担心土地流转了,没有地种青稞,“到时候吃啥?”

汪小龙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掰着手指替村民算账,“种青稞每亩最多收入400元,土地流转出去就有700元/亩的租金收入,自己还可以在项目上务工,有务工费,年底还可以分红。”

在汪小龙的动员下,根穷卓玛率先把自家的7亩地流转给项目。根穷卓玛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同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之前,她家的7亩地种着青稞和豌豆,每年的收成仅够吃饱饭,日子过得很艰辛。

土地流转后,根穷卓玛家每年能领到4900元的地租。2019年11月,20栋双膜双拱单棉被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建成。今年以来,根穷卓玛已在大棚里务工45天,可以拿到4500元的劳务费。

正是收获时节,在种植无筋豆种的大棚里,根穷卓玛和其他村民正把成熟后已经枯黄的无筋豆荚从藤上摘下来。

负责运营蔬菜大棚的金实公司负责人王城告诉记者,大棚今年开始种植蔬菜,收获无筋豆种15000斤,将销往云南,每斤30元。接下来还将在棚内种植马铃薯。今年第一年的总产值大概140万元,盈利部分将全部分给村集体。

汪小龙告诉记者,旭日乡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投入了色尔坝地区5个乡镇32个村的产业资金1502万元、广东省对口支援资金500万元、温江“千企帮千村”援助资金160万元,三笔资金共2162万元。“就为给当地群众带来长期可持续收入,项目解决了旭日乡60户村民的就业问题,每户村民每年的务工收入平均在7000元左右。每年还将向32个村分红。”汪小龙说,“像额日措这种已经易地搬迁的村民,仍然能领到分红。”

随着蔬菜大棚项目进入正轨,汪小龙又开始推动村民将房屋改造后搞“民居接待”。如今,旭日乡已发展了22户民居接待,每年旅游旺季为每户村民增收5000元左右。“下一步还要对民居接待点进行提升,推出有特色的服务,把品质提起来,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价格,增加村民的收入。”汪小龙说。

当地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工作。曾书睿摄

【对口支援·实事说话】

自2017年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温江区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共投入区财政对口帮扶资金8475万元,其他帮扶资金1832万元,发动社会捐资捐物1000余万元,推动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7个,先后选派对口支援干部人才、教师、医生共260人深入色达一线奋战脱贫攻坚。温江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色达县如期退出贫困县序列。

优先实施住房解困项目,改善居住环境。本轮投入帮扶资金4775万元,帮助色达县805户困难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重点投入产业培育项目。本轮在产业培育项目上投入资金5422万元,推动产业化项目5个。在旅游服务业上,协助色达县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并成功将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为首个3A景区,投入帮扶资金3302万元,建设乡村精品酒店7个、规模旅游酒店1个。在现代农牧业上投入帮扶资金2120万元,建设色达县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牧业合作社示范工程、旭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个项目。

持续深化教育帮扶项目,提升教育质量。温江区33所学校与色达县对应学校结成了帮扶关系,常年对口支援教师队伍保持在17人。本轮先后派出15批153人次“名师送教团”送教,接纳3批次212名教师到温江集中轮训;先后接收5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温江就读;2019年,色达县荣获“甘孜州教学质量单科集体一等奖”。

对标推动医疗帮扶项目,提高医技水平。温江区17家医疗卫生机构与色达县全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对4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