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晋中市 > 正文

晋中市:原榆次铁路中学(榆次十中)校长张炳焕的赤子侨心

日期:2023/6/18 16:00:4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6-21

党员张炳焕的心里话

“党是最亲的亲人,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会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眼前的张炳焕,中等个头,彬彬有礼。他敏捷的思维和矍铄的精神,让人感觉到老共产党员刻入骨子里的风采。

1937年11月8日,张炳焕出生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马口埠的一个华侨家庭。当时的马来西亚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随着日军的入侵,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备受压迫。危难之际,由华人组成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奋起反击,此时还是孩童的张炳焕就已跟随马来西亚共产党在原始森林里进行抗日游击战,也就是从那时起,年少的张炳焕认识到了什么是共产党。

回忆刚回国时的场景,张炳焕热泪盈眶:“我长那么大,从来没有感受过来自祖国母亲的关怀。但在那一刻,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眼泪像决堤一般往下流,就像在外受了欺负的孩子扑进母亲的怀抱一样,满腔的委屈随着眼泪倾泻而出。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做人。这是我们侨居海外游子的肺腑之言。”

张炳焕从踏上祖国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政府看他没读过书,就先安排他到广州华侨学校补习班就读。经过苦学恶补,张炳焕学业日益精进,于1958年直接保送到北京通县一中就读高中。华侨学生在通县一中依然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这让张炳焕感动万分,下定决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党和国家的厚爱。

1961年9月,张炳焕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就读于俄语专业。4年的学习深造,张炳焕以全优的成绩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毕业分配之际,张炳焕满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毅然决然在“志愿表”上写下“听党的话,愿意到最艰苦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5年8月,张炳焕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榆次铁路中学,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学校建校伊始,只有3个班,6名任课教师,100多名学生。参与教学的三门课程张炳焕从未接触过,教材生疏,难度很大。他起初有些犹豫,但深思熟虑后很快振作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979年,张炳焕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成为一名志存高远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说:“一个人,理想有多高,动力就有多大,意志就有多强。而这动力和意志无疑源自对党的事业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1984年,张炳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张炳焕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凭着一股子踏实肯干的韧劲和勇于开拓创新的闯劲,成为铁中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学要求中学要开设英语课,学校没有专门的英语教师,校领导想让张炳焕挑起这副重担。尽管张炳焕在大学学的是俄语,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字母和发音学起,夜以继日地自学,边学边教,张炳焕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打破了以往高中教师每周授课不多于10节的规定,担负起高中两个年级20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他突出的教学成果和敬业精神赢得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扬,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铁路局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张炳焕始终心怀感恩。他说:“党和人民不能白白培养我,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不是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和豪言壮语上,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随着榆次铁路中学的发展壮大,班级多了,学生多了,老师也多了,张炳焕由英语教师成为教研组长、副校长、书记。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奉献给了榆次铁路中学。

如今,张炳焕光荣退休了。但他人退心未退,依然关注和牵挂着这所如今易名为“榆次十中”的学校。作为市政协委员,他为搞好统一战线工作付出很多心血,经常主动上门为一些华侨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来晋创业投资。这位归国华侨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全部奉献给了他无比热爱的党和祖国,可谓海外赤子心系党,一片丹心撼天地。(记者程浩)

来源:晋中晚报

编审:杨会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