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始终坚持“教育让生命更有价值”的办学思想,立足全面育人,秉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及本地民族文化,在学校开设异彩纷呈的民族特色走班课,真正把学生的兴趣变特长,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民族特色走班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在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民族特色走班课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吹芦笙、跳花棍舞……
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赵民忠同学称:“进入关岭民中后,选择了自己非常感兴趣芦笙课,作为少数民族,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打算更加努力的学习这门课程,将来把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给更多的人。”
在教学芦笙、花棍舞罗元均老师看来,要想把民族的一些文化传承下去,要从学校入手。2005年,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通过不断探索,2018年把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学校常规课堂体系,形成走班模式。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民族特色走班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截至目前,关岭民族中学开始的民族特色走班课有苗族刺绣、布依族刺绣、盘江小调、苗族花棍、苗族芦笙、民族舞蹈等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自愿选择民族特色走班课程,培养各项才艺,感受成长的快乐,追逐自己的梦想。
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民族文化创生中心主任刘芝伟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场所和媒介,最好的传承模式就是通过艺人的传承和学生的传承,通过聘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让民族文化进校园。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民族特色走班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自关岭县民族高级中学开设民族走班课以来,深受学生喜爱,成效明显。学校获得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传统文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刘芝伟表示,学校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模式,准备把全县的课间操变成民族大课间操,把地方文化资源全部引进校园,设置课程体系,希望以后外面的客人走进关岭,展示关岭的民间文化是全县性的,不局限于一个学校开展,要以全县为引领,让关岭的民族文化走出贵州。(文/图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