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课外: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周珊珊
2019年05月31日08:47_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河北省香河县城内第二小学的学生参观农家博物馆,体验筛面粉所用的箩床等工具。李晓果/摄(新华社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河北香河的小学生操练起农具,感受劳动的乐趣;江苏徐州白云山小学的孩子放飞风筝,在阳光和清风中与大自然拥抱;内蒙古呼和浩特恒昌店巷小学的同学体验制香工艺,把文化传承的满满心意寓于一方方香篆之中……孩子们以不同形式丰富着“行万里路”的内涵,“学在课外”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研学旅行之中,印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归功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与支持。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从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目前,全国已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600个,涵盖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为“在路上的课堂”创造了良好发展条件。
知识无处不在,课堂也不止学校一个。如果说学校授课重在智识的训练,研学旅行则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大地,通过眼见为实开拓视野,通过亲身实践以行促知,通过生活管理学会自立,通过团队协作适应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线,研学旅行有效激发了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从素质拓展、自然教育,到非遗文化、科技创客,研学内容各有特色;从学校统一组织到家庭自费报团,活动计划各有侧重……但宗旨不外乎学游并重、游以为学。换句话说,研学旅行,旅行是方式,学习才是目的。教师、家长要在拓展教学空间之外,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找准一个主题,搞好一项活动,体悟一个道理,或许比那些贪多求全图光鲜的项目更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既要鼓励孩子畅游于知识经典的海洋,也要引导他们阅读自然与社会的大书,在游中学、于行中悟,外修形象、习惯,内修心灵、思维。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愿我们在孩子们的脸上始终看得到笑容,在他们的身上一直看得到成长。
责编:李依环、曹昆)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专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做客人民网,围绕北京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高考改革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经验,以及如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
新高考对高校招生有何影响?招办主任这样说
编者按:2021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起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将实行“3+1+2”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