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鹰工程”图标。
沐川职中学生在进行直播考试。
沐川职中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
这学期,乐山沐川16岁的张其华说服了父母,从普通高中转入职业中学。这一年,像张其华一样转入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共有39名学生。对校长张攀来说,这是从没有过的事。“以前招生都挺难,但去年招生600名,有1200多人报名。”这所山区职业中学的变化,源于“蓝鹰工程”。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千里结亲”,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2021年10月以来,浙川两省以诸暨、沐川两地试点,联合实施“蓝鹰工程”,两地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也让位于乌蒙山区的沐川职中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实现职校学生高质量就业。
用技能改变命运
诸暨是全球最大袜子生产基地,用订单式培养满足两地需求
“技能改变命运,匠心铸就梦想。”5月15日,记者走进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首先看到这一蓝色标语。操场旁,就是“蓝鹰工程”的图标——一只蓝色雄鹰飞翔在山海之间。
“蓝色,代表蓝领;山海代表浙川两地的山海情。”诸暨在沐川挂职的沐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军卫介绍,“蓝鹰工程”寄托着通过技能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
袜机维修班,就是“蓝鹰工程”授人以渔、用技能改变命运的缩影。
在“蓝鹰工程”产业孵化中心,袜机维修班的学生正在直播间外候场,他们拿着手机试镜,准备直播考试。
记者走进孵化中心,袜子生产车间、直播间、维修车间,三个房间连在一起,是42名袜机维修班学生最重要的“教室”。
“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生产袜子、维修袜机,还可以学习直播。”张攀说,以前,沐川职中主要与本地企业合作,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而现在袜机维修班的学生还未毕业,诸暨企业就以月薪2万元抛出“绣球”。
诸暨市因盛产袜子而闻名,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袜子产量占全国70%。“但这样体量的袜子产业,放眼全国学校,却没有一个与袜子相关的专业,袜机维修的专业人才主要靠企业学徒培养。”来自诸暨的挂职干部赵申易说。
诸暨缺袜机维修人才,沐川职中学生面临就业困难,为何不把两地需求结合起来?2021年10月,绍兴—乐山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首先在沐川启动,开设袜机维修班,同时开设了10个企业定制的“蓝鹰之星”冠名班。“冠名班实行订单式联合培养,先后选送422名冠名班学生入企实习,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张攀说。
为脱贫家庭装上“共富造血机”
山区职校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沐川职中操场周围,就是新建的新能源车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实训基地,这些基地都是有‘蓝鹰工程’后才建的。”张攀介绍,以前学校只能跟一些本地企业合作,对于跟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想都不敢想。
目前,在两地校企合作模式下,沐川职中与比亚迪、温德姆酒店等2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新设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袜机维修专业,建立了袜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惠及500余名中职学生,其中脱贫家庭学生211人、困难家庭学生62人。
廖德伟是“蓝鹰之星”海亮集团冠名班学生,与奶奶相依为命。去年3月赴海亮集团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入企实习,实习期满被推荐进入成都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工作,目前年薪达15万元。
一个人高质量就业,为一个脱贫家庭装上“共富造血机”。一年多以来,蓝鹰班的毕业生全部实现高质量升学或就业,同时还孵化了一大批创业者,带动了更多老百姓致富。
在“蓝鹰工程”的支持下,更多孩子中职毕业后,倾向于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2022年,沐川职中“蓝鹰之星”冠名班高三毕业272名学生,其中本科上线3人,专科上线244人,其余学生全部就业,月薪均在6000元以上。
在浙川全面推广“蓝鹰工程”
除了企业订单班,还有3649名四川农村学生到浙江的职业院校就读
5月15日下午,沐川县金星工业园区里,袜机轰鸣,工人穿梭其中,一人可以同时管理5台机器。
“10天前刚刚投产,目前已有30多名工人在企业务工,100台袜机每天可生产2万多双袜子,下个月再新增100台袜机,每天总共可以生产近5万双。”浙川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颖飞介绍,公司原料来自诸暨,落户沐川主要看好当地的袜机维修人才和较低的人力成本。即使加上运输成本,在沐川生产一双袜子也比在诸暨要节约成本30%左右。
不仅有袜企落户沐川,袜业孵化中心还孵化出袜业家庭作坊。沐川县利店镇龙宝村村民童启超在袜业孵化中心的支持下建起袜业家庭作坊。“自己做袜子、卖袜子,一个作坊每个月可增收1万元以上。”童启超说。
目前,沐川县已初步形成集袜子生产、袜机维修保养、电商直播、产品设计、非遗文创、职业培训全产业链条的孵化功能,实现袜业产业全域培养、全域服务。
“蓝鹰”翱翔山海间,“蓝鹰工程”已在浙川两省全面推广。
2022年,共有3649名四川农村学生到浙江就读职业院校。阿里巴巴、瑞立集团、海亮集团等浙江龙头企业在四川创办企业订单班,培养技能人才3261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燕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