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正文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日期:2023/9/6 16:19:51 浏览:

难点问题,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解决重难点问题。要依托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等创新平台,大力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特约通讯员莫青整理)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

报告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并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独立部分放在突出位置,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感到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组织首都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入领会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观念,以首善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在首都高校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更多人才、资源、成果在北京落地,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协同改革创新的观念,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学校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对标首都发展、服务首都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本报记者施剑松整理)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钮俊: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将一以贯之恪守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践行人民立场,聚焦民心所向、民生所需,以创新先行的姿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杭州教育。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在“教育共富”的新跑道上激发新动能,赛出加速度。我们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专项布局规划,把更多的好学校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学校配套建设充分适应城市提速发展的新进程。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让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贡献杭州教育的力量。(本报记者蒋亦丰整理)

关键词5: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报告原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报告提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以政治的高度想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我们要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贡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张贺整理)

四川省绵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昭:

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四川基础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将立足新征程,继续坚持以为人民办更好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均衡为目标,以培养军民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特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师、优教、优校等“三优”建设,重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核心素养培育工程、教师队伍提升工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补短、补缺、补软,织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惠民服务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巩固高中教育特色优势,推动学生从享有入学机会公平向享有优质教育过程公平迈进,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绵阳智慧”。(本报记者鲁磊整理)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校长李优治:

报告求真务实、振奋人心。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深刻理解“高质量教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五大办学策略,做好“双减”攻坚落实,突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和以劳动基地为抓手的劳动教育,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报记者史望颖整理)

河南省濮阳县徐镇镇昆吾社区小学教师杨承: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我见证了10多年来城乡教育从“非均衡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转变,并正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乡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而这一切都是教育公平不断推进的具体体现,都是高质量教育不断发展的佐证。未来,我要以报告精神为引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优秀中华文化;更加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热爱乡村学校,热爱乡村学生,踏踏实实工作;更加自觉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群众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做无愧于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本报记者张利军整理)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