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仲夏,25岁的陈建华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梦想,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自己初中就读的母校——息烽县流长中学担任化学老师,在这所乡村中学一干就是近三十载春秋,默默为乡村教育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赤诚,执着而痴情地守望在希望的热土上做一头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老黄牛。
扎根深山,无怨无悔
流长中学是一所距息烽县城30多公里乡村学校,曾经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当年正值青春正好的陈建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这里,就是抱着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家乡的梦想回想任教的,他希望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状况尽一份力,希望有更多像曾经的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就这样春去秋来,29年,他一直坚守,将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送进高中学堂。
面对陈建华的坚守,他的一些亲友、同学曾多次劝他:为什么要死守在这里?为什么还不调往县城的中学?可他总是淡然的笑着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我既然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就要用心血去呵护我坚守的一方热土,至于别的,我无所求。
陈建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曾多次婉拒其它学校的邀请,多次主动放弃了调动进城的机会,从来到流长中学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学校当成了另一个家,把学生当成他的孩子,学生们都知道,无数个的周末别人是回家与家人相聚,他则是家人到学校宿舍与他相聚。
二十九年过去,当年青春飞扬,满头乌发,现在已是皱纹满面,两鬓斑白。他说,他从不后悔一直留在这里,因为他最钟情的还是这片土地,他愿为那些幼苗化作春雨,他愿意为那些航船添一阵顺风!
孜孜不倦,忘我工作
二十九个春夏秋冬,近万个日日夜夜,陈建华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二十九届两个甚至三个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十一年的思教员工作就是他艰辛工作历程的见证。
陈建华常被同事们戏称为课霸,从刚走上工作岗位起,他就承担了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由于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使他几乎年年都要挑起初三年级两个或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重担。
这么多年来,陈建华从没有因为私事缺过一节课。哪怕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旧疾发作浑身冒冷汗、疼得直不起腰,哪怕头部受伤严重到伤口化脓,他都依然坚持上课。学校的同事和学生们谈到陈建华老师,都是满满的服气。
而对于陈建华来说,如果某一节课没有上或某一天没有走进教室,他都会觉得是对学生的亏欠。
每天清晨总能见他提前到教室给学生辅导功课,深夜还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查找资料或给学生单独辅导。陈建华的同事说,他的备课笔记写了几十本,每次的考试和作业都有详细地记录,具体到每个人、每道题。
今年他的生日,班上学生给他的生日贺卡中这样写道:敬爱的陈老师,这些年来我们观察到您的最大变化是白发一天天多了,是什么染白了您的黑发?是您为我们的担忧和操劳。这是他的学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也是对他忘我工作的高度肯定。
刻苦钻研,激活课堂
陈建华不仅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老师,他还是一个锐意进取的老师。他的格言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并力争更好。
为此,无论是初出茅庐时,还是如今已经成为具有教学经验的老老师,他都以忘我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请有经验的教师听他的课、找问题,或是找学生座谈,让学生给他提建议,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教法,积极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准确的记住电解水的正极和负极产生了什么气体,他以父亲正痒的谐音教同学们巧记负氢正氧;在二氧化碳制取中,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陈建华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砂石做实验……这样的例子在陈建华身上比比皆是,他始终致力于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培优治跛、因材施教是陈建华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还记得班上一位姓章的同学第一次化学月考成绩为22分,陈建华便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其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同学在中考时取得离满分只差6分的好成绩,顺利进入高中学习,后来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这些细致有效的教学措施、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他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特色日益完善,成为了学校化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陈建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恪尽职守,矢志不渝:用二十九年的艰辛坚守着他心中的那一片热土;用二十九年的时光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奉献之歌;用二十九年的汗水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和人格魅力;用二十九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大山好老师的光辉形象。
编辑陈亚/编审崔林林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