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振兴区 > 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3/7/31 21:22:37 浏览:

平台,产生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同频共振,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臻于完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展开,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法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有效构建,社会参与教育治理进入常态化。

四、发展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纳入各类培训的必修内容,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专题教育读本。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用好“四史”教育大学生读本。充分挖掘网上网下、课内课外蕴含的丰富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学思践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深化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

2.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推动新发展阶段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用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积极参与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工作。“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作用,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各学段全覆盖,与思政课程、课内外教育教学衔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推进中小学、职业院校和高校融合式教研备课,探索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名家名师等优质思政课数字教育资源共享。

3.壮大建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培育宣传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完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制度,建立专职辅导员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健全兼职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建设一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组织开展示范培训、海内外访学研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工作,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

4.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社会实践同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明确学时学分要求。增强“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开展“文明风采”等德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战疫故事”,善用“大思政课”。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各类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构建党、团、队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加强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语言环境。

专栏1思想铸魂工程

培育1000节精品思政课、1000个精品教案、1000个精品课件。开展校长培训、骨干培训、岗前培训。遴选200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200名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设立500项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和500项教改课题。持续推进“大听课、大调研、大督查”活动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

5.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落实五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推进体教融合、校社协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着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大课间内容形式,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支持辽宁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教育学院等高校承办全省大中小学生省级年度体育竞赛。加强一体化建设,扩充教育资源,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

(2)增强美育熏陶。不断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探索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深化美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推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学具类乐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赏析进课堂,深入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支持辽宁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等高校承办全省大中小学生省级年度专项艺术展演活动。补齐师资、专用教室、器材短板。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支持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大连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对口支援受援地区中小学校,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专栏2体育美育提升工程

支持高校师生走进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1000门体育美育精品课程,培育300个优秀教学团队、1000名体育美育骨干教师,遴选500所体育美育特色学校、1500个艺术实践工作坊(学生艺术团)、30个体育美育示范县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省级艺术展演平台,举办年度校园美育艺术盛典,开展大中小学艺术系列展演活动。

(3)加强劳动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学校聘请辽宁工匠、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

专栏3劳动能力培养工程

培育1000节劳动教育精品课,遴选50个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0个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0个劳动教育实验县区。建设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升级改造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好中小学劳动教育专用场所和校外劳动基地。鼓励企业、工厂、农场等单位向学校开放劳动实践场所,提供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

(4)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着力构建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治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师生健康护理能力。建设分学段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健康观念、知识和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塑造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全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课程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动态排查,强化日常心理咨询辅导及培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加强中小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和高校校医院建设。

(5)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国民教育各方面。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学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增强师生绿色低碳意识。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国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课程,依托优质特色中学开展少年军校和国防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试点,拓展丰富学校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1)强化家校合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制度化家校合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功能,统筹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家校沟通渠道,引导家长增强育人责任意识。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全省家校社共育研究指导中心作用,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宣传、公安、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多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辽宁红色文化场馆等公共资源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推动中小学在社会实践、特长培养等方面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发挥全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丰富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建立研学游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游、学子游”。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教育观,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二)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1)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辽宁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根据城乡人口变化趋势,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补齐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动态调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监管。

(2)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按照幼儿园办园标准、装备标准与规范,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发挥沈阳市和平区、大连市甘井子区等16个“安吉游戏”和幼小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引领示范作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纠正“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