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学网 > 朝阳区 > 正文

我的“芳草乐园”,再也看不到了

日期:2023/7/8 7:49:0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1-07

我的“芳草乐园”,再也看不到了中国文物报

关注2021-01-0723:05北京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

作者:李畤斋

北京朝阳区东大桥是个繁华热闹地界儿,我初中母校北京市朝阳中学就在这里。东大桥往南一站是芳草地,我上学那会儿,朝阳中学有“芳草乐园”之誉。

我是1980年夏天小学毕业考入朝阳中学读初中的。按照当时朝阳区好学校的排序,位列第一的是八十中学,位列第二的是日坛中学,第三才是朝阳中学。但是,八十中学很新,日坛中学很小,若论历史最久、底蕴最厚、校园最大,还得说是朝阳中学。入学报到当天,我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当时的校门临着朝阳门外大街,进入校门是一条笔直的长长的甬道,甬道尽头正对校门是一座非常漂亮的二层小楼,小楼正面树立着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上面印着毛泽东的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每天上学我们都是从这座小楼西侧转过去进入校园,这里有一个花坛,种着桃树,早春时节,桃花盛开,师生们经过这里总要驻足观赏一会儿。

朝阳中学拆除新建前校园组图

朝阳中学校园很大,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小型田径运动场,一条四百米环形跑道,据说在当时北京城区中学里极为罕见。校园里花木繁多,不少花木还是珍稀品种,记得入学后不久我带着妹妹来参观校园,她还采集了不少好看的叶子和花朵准备回去做成标本。校园里的建筑也别具特色,教导处团委办公楼、大工作室、教师办公楼、三层教学楼、二层教学楼、大礼堂、图书馆、校长办公楼,形制多样,看似分散但布局合理,独立小院也有几个,整个校园被分隔得错落有致。每逢上自习课,同学们三三两两,分散到校园各处的安静地方,一起温习功课,间歇时大家也谈谈理想,说说爱好,好不惬意。

入学满一年的时候正好赶上朝阳中学纪念建校60周年,我得以了解了一些学校的历史。朝阳中学是朝阳区唯一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老校。她的前身是清水安三(1891-1988)创办的崇贞学园。清水安三是向日本译介鲁迅的第一人。1891年,他出生于日本滋贺县一普通农户家庭。中学时代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1917年,他来到中国传教。1921年,清水安三募集资金,在当时贫穷百姓和受灾难民最集中的朝阳门外,租用一所民房,创办了专为救济失学儿童的“崇贞学园”,5月28日,学校正式开张。校领导告诉我们,那块刻有最初校名的方砖还嵌砌在篮球场边医务室的墙上。我们几个当时就有历史癖、文物癖的同学还去看过,真的还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学校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据老校友们介绍,1936年3月竣工的学校一组建筑,包括礼堂、图书馆、二层教学楼、风雨操场,是当时朝阳门外唯一的一组近代建筑,人称东郊第一楼。日本战败投降后,学校更名为北平市第四女子中学。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学校,改称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1967年学校改名为北京市朝阳中学。

朝阳中学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建筑当属图书馆,毕业班照集体合影都是以这座精巧建筑为背景。记得曾有老师问我们,校园里哪座建筑最高,我们都回答是我们所在的三层教学楼,老师笑答是图书馆,别看外观就一层,其实地下还有两层呢。环绕图书馆的是一圈柿子树,柿子结的不多,1981年校庆时每个班集体分到一个,当那枚柿子摆到教室讲台上时,全班肃然,大家都接受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传统教育。

“芳草乐园”,我青春年少时的乐园,我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我走出了青春第一步。初中时我喜爱上了文史,开始有了自己的藏书,藏书读书之室也有了名号“志畤斋”。我的课余学习钻研更是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我发现,司马迁以人物为线索写成“纪传体”《史记》,司马光以时间为线索写成“编年体”《资治通鉴》,还没有谁以地点为线索写史书。于是我有了一个梦想,我要第一个以地点为线索编写一部中国历史,开创一种历史编纂新体例。

毕业典礼上,我荣幸地代表全体初中毕业生上台发言,向母校表达感恩之情。其实,我是可以接受保送留在母校继续上高中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到外面闯荡一番,看看外面的世界。1983年中考,我取得能够考取当时北京市任何一所重点中学的优异成绩,考入提倡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名校——北京二中。在那里,我的梦想变成为现实。

虽然告别了“芳草乐园”,但是,那让无数师生依依眷恋的校园,已经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没过几年,朝阳中学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学校争取到香港爱国人士陈经纶的捐款,开始全面翻新原来的校园,到1991年拆除新建工程全部竣工,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开始了,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令人艳羡,老师和同学们冬天再也不用起大早生煤球炉子了,学校在市、区的地位也飞速上升。这或许是几代朝阳中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学校好像也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丢失了什么。

穷则思变,原本无可非议,但作为本来有点历史、有点老建筑的老校,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既要建设好有利于开展新技术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新建筑,更要保护好学校历史文化、灵魂文脉、优良传统的承载物,那些凝结师生情感、被师生视为共同遗产和历史见证的老建筑,争取双赢,使学校在焕发新的生机的同时,也保住了“根”,保住了“源”,保住了“魂”。

我曾无数次想过,如果朝阳中学能够原样保存到2007年,那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校园里应该有建筑能被确定为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可惜,一切已经无可追回。有些珍贵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真的永远失去了。

我的“芳草乐园”,再也看不到了。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2月19日4版

责编:李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xue.ljyz.com.cn 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