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省最早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已选派十九届228名(第十九届支教团正于藏、滇两地支教)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同学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恭城、西藏林芝、昌都和云南澄江、凤庆等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钟楼少年多壮志,也学红烛照深山。十九年来,历届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为服务地带来公益建设项目几十项,资助当地贫困学生5000余次。
目前,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组建完毕,正在接受系统的支教培训。为了更好地传承支教团的精神,学习往届支教团成员的经验,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发起“寻访支教人·传承支教情”系列活动。
寻访支教人6
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成员侯博文。中山大学研支团供图
侯博文,男,满族,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中山大学体育部2017级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成员,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期间,承担体育学科教学,协助学校德育处工作。创立林芝一中田径队,为当地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贡献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问题一:请师兄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支教团在林芝市的一个大致情况。
林芝是我们支教团在西藏自治区的两个支教点之一。我们18届在林芝支教的学校有两所,分别是林芝一中(即林芝市第一中学)和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即林芝县中学,简称“县中”,林芝县唯一一所县级初级中学,2003年迁至巴宜区,原址位于林芝县达则镇)。林芝一中作为林芝的主点一般有5-6人,巴宜区中学则一般有两人。
公益活动方面,我们主要是在服务地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外,力所能及地为学校和当地做一些公益活动。林芝呢,因为我们支教团已经驻扎了好多年了,因此我们在当地开展的公益活动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你们的任务主要就是把往届留下来的各个公益项目继续下去。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项目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以继承为主,更新为辅。
问题二:请师兄详细介绍一下服务地学校的教学岗和行政岗工作安排。
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侯博文接受采访。中山大学研支团供图
服务地的学校工作需要每一个支教团成员同时兼任教学岗和行政岗。教学岗就是担任任课老师,主要任务就是跟进学校日常的教学安排。从往届的经验来看,有时也会为了满足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临时的教学科目调整或者进行跨年级教学。但是这些都要等到你们抵达学校之后才能了解到具体的情况。因为每年我们支教团抵达服务地的时间是7月末,这个时候当地的春季学期已经结束,学校正好在编排下一年的安排,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清楚哪些岗位有缺。
行政岗,原则上是学校当年哪些具体岗位有缺我们就补上。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教学工作之外做一些辅助性的行政工作。就我当年的情况来看,林芝一中的行政岗主要是在校长办公室、德育处(即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这四个机构。我当时的行政岗就在德育处,主要负责监督学生的仪容仪表和协助组织教师论坛。
问题三:在具体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或是一些突发情况,我们要如何克服和处理?比如像11月18号发生在林芝的6.9级地震。
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侯博文在林芝一中体育课上。中山大学研支团供图
像地震这样的突发情况的确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当地都会有应对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比如林芝一中就有灾害应急预案,而且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消防演习或是地震演习,所以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服从学校的具体安排和上级的指挥,其次才是量力而行,尽可能帮助他人。
问题四:请问师兄,您在这一年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支教这一年经历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但我最难忘的经历应该是我们当时下乡去做当地情况的一个反馈,捐赠了一台净水机给倾多镇。我们当时去到倾多镇,镇子的风光很不错,但是基建非常落后,连一口干净的井都没有。镇里居民的饮用水都是山上引下来的雪水,水质非常糟糕,达不到日常饮水的卫生标准。因此,我们就联系到了昌都的一个师兄,从那里运了一台净水机。这样呢就帮助镇里的居民喝上了至少是达标的饮用水。通过这个事情呢,我们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些努力是有意义的,是真的给当地带去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问题五:回首这整个一年的支教工作,师兄您觉得您参加支教的初衷实现了吗?有什么遗憾或者是没有完成的事情吗?
经过这一年的支教,我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当年出发前我给自己制定的规划。去之前,我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去了之后,我就发现当地的孩子们在体育、文艺方面的确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他们并没有很好的使用自己的天赋,仍然在和汉族学生拼成绩。我是学体育训练出身的,因此我就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特长加分”这么一条考学之外的升学途径。这一年,也的确有几个孩子坚持练了下来。
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侯博文(中)与二十届研支团成员合影。中山大学研支团供图
但是很遗憾的是,体育训练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操作难度比较大,加上当地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是群体性运动比如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员出身,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和应用能力不足。因此,在我回来之后,当地学校就没有体育老师能够把我当时给孩子们的这套训练体系延续下去。而大家也知道,体育要出成绩,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最后所取得的成绩要能够帮助他们升学。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没能把这套训练模式在当地的学校固定下来,其实也就没能帮助想要通过这个途径升学的孩子们获得最终的成果。这一点也是我很遗憾的。(中山大学第十二届研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