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区残联)
原标题:桂林市灵川县秦兴国:用残疾之躯托起大山孩子的求学梦
他扎根山区27载,用一条腿、一根拐杖、一颗赤诚的心,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秦兴国教师在上课(来源:广西日报)
他是“中国好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最近又在自治区纪委机关、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2021年广西勤廉先进个人选树宣传活动中被评为“广西勤廉先进个人”。
他就是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教师秦兴国。
为偏远小山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出生于1973年的秦兴国,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右腿残疾。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残缺的身躯奏出了华丽的乐章:1991年初中毕业,1994年成为代课教师,2004年转为公办教师,2006年又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
1994年9月,秦兴国拖着残疾的右腿站上了讲台,成为了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村东落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这里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资源匮乏,山路崎岖,且待遇低,教学量大……
面对重重困难,秦兴国毫无怨言,而是一门心思扑到教学上,甘当知识引路人。学校离家有15公里的山路,因为腿脚不便,走一趟要4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就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为了方便书写,他坚持单腿站立。学生们看着他在讲台上拖着一条腿挪来挪去,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都心疼地劝他休息一下,但他硬是不顾腿疼坚持了下来。由于长期单腿站立,过度压迫,导致他的腿肿得怕人,疼痛钻心,每次洗脚时他都背朝父母,怕他们看见伤心。
身体上的痛苦算不了什么,但难以养家糊口的微薄工资收入却几度让秦兴国欲转身离去。可是每次望着那一双双求知如渴的眼睛时,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讲台上。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孩子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哪怕走再远的山路去教书,腿再疼,都值得。
凭着这一执着的信念,20多年来他扎根乡村、教书育人,把一批又批山区孩子送出了大山,先后有50多名他教过的孩子走进了大学。
用坚实臂膀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20多年来,他始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用坚实的臂膀为山区儿童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秦兴国与学生在学校空地上开展课间活动(来源:广西日报)
学生成绩差了,他帮“开小灶”;学生带来的饭菜冷了,他帮热好。对于留守儿童,他更是倾注了满满的爱。一年级学生黄载宗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在家,黄载宗从小就特别懂事,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可小载宗的内心特别敏感。为了使他能够安心学习,秦兴国总是对他特别关心,看到他没有作业本,就把自己儿子的作业本和笔拿给他用。学生李子林得了急性阑尾炎,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秦兴国急忙把子林送到医院并垫付好医药费,并一直陪到家长从广东赶回。
留守儿童难得跟父母见面,秦兴国的手机便成了爱的“中转站”:孩子父母的关心问候,他帮转达;学生的进步,他传递告知。秦兴国通过召开“我向爸妈来汇报”等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免费用老师手机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报告自己的进步,为家长与学生及时沟通架起桥梁。
秦兴国为学生准备午餐(来源:广西日报)
说起秦兴国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来自灌阳县的学生郑家华的父母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郑家华的家距离灌阳最近的学校也有几十公里,但距离灵川县秦兴国执教的中心岐教学点反而更近。小家华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却不知道该把他送去哪个学校,无奈之下找到了秦兴国。秦兴国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小家华,可小家华的住宿问题如何解决又让他的父母感到头疼。从学校到郑家华的家要步行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郑家华只有7岁,家中只有两个劳动力,根本不可能每天来接送,教学点又没有学生宿舍。最后秦兴国说:“我儿子跟郑家华年纪差不多,先让郑家华到我家住几天,玩熟悉了就让郑家华跟我儿子一起住在家里。”这一住就是一年多,每天秦兴国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小家华的生活。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2007年、2011年被评为灵川县“五认真”教学先进教师;2010年被评为海洋乡学前教育先进个人、“五认真”教学先进教师,获小学数学现场评课比赛二等奖;2019年被评为灵川县第二批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个起点只有初中文凭的教师,秦兴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让人敬佩。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秦兴国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教材、精益求精。他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各种素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及时“添水”“换水”,更新知识和信息,通过努力,秦兴国于2006年取得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函授学习大专文凭。
每周30节课,除语文、数学外,他还要上体育、书法等课程。面对农村孩子语言表达、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他充分利用山区优势,把学生带到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中,观察小动物贪吃抢食的滑稽模样和山川树林的色、形等特征,以提高写作能力。面对山区孩子胆小、羞涩的特点,他开展了“我是小小老师”教学活动,让高年级教低年级,角色互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他每次教授新知识,都力求深而透、广而精,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习题训练的质量,突出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他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秦兴国任教的各学科皆名列全乡同年级前茅。
心系贫困学子,一个也不能少
“没有秦老师您,就没有今天的我。”一名已经在外地读大学的学生在信中如此对秦兴国说。
刚开始教书那会儿,为了让家长改变观念,及时送孩子接受教育,秦兴国拄着拐杖,几乎走遍了周边的村村寨寨。山区的路是“望见屋,走到哭”。一次,为了劝一位女生回校读书,他足足走了3个小时山路。由于雨天路滑,一不小心磕破了膝盖,手掌擦掉了一块皮。当家长看到一瘸一拐的老师出现在家门前时,眼圈都红了:“老师,啥都别说了,砸锅卖铁我也送女儿读书。”
对确实有困难没钱上学的学生,秦兴国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杂费,让孩子先上学,等家里宽松一点后再交。
为了让孩子吃好,他每天中午都给学生煮营养餐,周末还要出去采购学生营养餐的食材,可谓集老师、厨师、采购员身份于一身。不少人善意提醒:秦老师,不要太辛苦了,会累坏的。他总是呵呵一笑:“只要孩子们能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再累都值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在秦兴国身上,真的恰如其分。面对大家的赞誉,秦兴国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这种关注更多地引导到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上。
来源_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