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抱的东乡县,有一项人人喜闻乐道的运动项目——拔棍,它缘起于东乡族牧童放羊时的夺鞭杆,是过去羊倌儿们最主要的活动,后来逐步演变为人们相互间、村落间比试智慧和力量的运动项目。在东乡县,有这样一所学校,为了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将拔棍带进校园,让师生人人参与,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者,这就是东乡县锁南中学。
到底拔棍有趣在哪儿?学校又是如何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的?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进学校,一探究竟。
东乡县锁南中学校长王天明告诉记者,传统的拔棍是两人面对面伸腿坐地,双脚相蹬,拿一根结实的木棍横在中间,两人双手紧握木棍,号令开始,两人使劲往自己怀中拔棍,只要把对方臀部拔离地面,就算胜利。
拔棍不受场地、时间、参加人数和性别的限制,并将柔韧性、协调性和对抗的激烈性融为一体,已发展成单人单手拔、单人双手拔、单人双手坐地蹬拔、多人拔、男女混合拔等多种形式。这也是学校为了贯彻落实“敬业修德,强能健体”的校训,积极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出活动之一。
这样有趣的活动,进入校园后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升级版”呢?
在学校舞蹈社团活动室,记者看到正在排练拔棍题材舞蹈的学生。原来,锁南中学在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选拔组织学生精心编排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拔棍、扇子舞和传承弘扬革命爱国主义题材歌舞剧,以及体现现代气息的百人舞蹈等,由学校音体美老师辅导,取得了良好的传承效果。
排练结束,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离开的学生,随机追上去进行简单采访。九年级(1)班的马海林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喜欢拔棍活动,男孩子闲时一起角力,还编排了不同题材的舞蹈,在练习过程中了解了更多传统文化内容。七年级(1)班的马兰芳同学则表示,本以为参加课余活动家人会反对,但看到自己热爱并坚持了下来,家人也开始支持她,她不仅对拔棍文化和延伸项目有了更多了解,还通过活动喜欢上了研究传统文化艺术,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听了学生们的感受,记者又通过对校长和教师的采访,进一步了解学校开展非遗传承的做法。
锁南中学从实际出发,通过合作交流和课程活动等系列教育专题传承非遗,根据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水平教学:七年级为了解阶段,使学生对拔棍、民族舞蹈、书法有所认识,注重自由练习,适当教一些基本技术方法;八年级为巩固发展阶段,教一些难度高的技术动作和简单战术配合;九年级为发展提高阶段,向学生灌输各个方面的知识。
这样系统的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锁南中学为了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不仅培训本校音体美教师,更将拔棍非遗传承人唐致福邀请到学校,深入师生间言传身教,传授技艺,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整体水平。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学校则是最好的传承阵地。为了实现对拔棍项目的良好推广,学校让拔棍出现在校内艺术节、文化节、话剧节及各类活动中,并通过校园公众号、简报、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除此之外,新生入学后还会在大课间活动中大面积推广。同时,拔棍还是学校乡村少年宫的主要活动项目。
学校还多次邀请东乡县民族歌舞团到校慰问演出,让全校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师生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推动学校进一步传承、发扬、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在校外,锁南中学组织并承办东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暨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展演,在各级各类大型活动中演出展示,参加东乡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活动(中央民族歌舞团举办并唯一受邀舞蹈队)……每一次演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都是一次最直观的文化传承。
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也让学校有了很多收获:学校舞蹈队排练的传统体育项目拔棍在甘肃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获得三等奖,还代表东乡族在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特色项目表演。同时,该校学生还多次在国家、省级大型活动中,将拔棍元素改编的舞蹈作为压轴节目展演,获得满满好评。
“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校长王天明说。
供稿:甘肃教育社记者马绮徽
完
传统文化进校园
主题征稿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你被哪些传统文化“圈粉”了呢?快来展示吧~
投稿邮箱
1065208914@qq.com
更多精彩
请继续关注我们
甘肃学校体育美育
微信号:
gansutiyumeiyu
投稿邮箱:
xstd_xyzj@163.com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甘肃学校体育美育”。转载的其他稿件(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监制:李峰
审核:延敏
编辑:孙婷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