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中学网 > 个旧市 > 正文

多措并举助推个旧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质

2023/10/1 16:19:53 点击:

个旧市是云南省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而个旧教育一直是个旧的知名品牌,在全省小有名气,在州内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茅。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1993年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4年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1995年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1996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市”,同年被评为“云南省青少年星火计划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7年普及实验教学;1999年被省教委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实验教学普及合格单位”;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两基”先进县(市),并被列入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3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云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十五”规划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师资培训策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先进单位,并获教育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2004年被认定为红河州“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县(市)”;2007年获“十五”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市;2008年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认定为“云南省教育先进县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市共有18840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有8名优秀学生获云南省高考“状元”。1995年,红河州设立“红烟教育挑李奖”至今,全州内地市县共有264名学生获奖,我市有100名,占全州获奖人数的37.87%,居全州第一。在新的形式下,个旧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的期望。近年来,个旧教育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做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硬件是基础,创造好环境

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个旧教育始终本着“硬件是基础,创造好环境”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并且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投入和整合并举,科学合理的改善、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一)抓基础设施投入,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上下功夫。着重抓了各级各类学校抓好校舍危房改造、新建、扩建工程,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宽松的、优美的环境。以2009年为例,我市共计划排危13716平方米,含个旧四中教学综合楼、沙甸鱼峰小学教学楼等十个危改项目。俗语说:只有安居,才能乐业。除了抓好校舍危房改造、新建、扩建工程外,还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建设项目改善教师的生活居住环境,2009年教育系统定向廉租住房工程建设得到中央、省、州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去年完成个旧十一中、个旧十二中等五所中小学校6000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任务的通知》(红政办发[2009]78号)文件精神,又下达我市教育系统10500平方米教育系统定向廉租住房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建设,广大教职工生活居住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提升,使他们能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着重抓了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学校改扩建时,统筹规划建设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必要的文体设施等,并且还尽可能的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加大内部相关设备的投入,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

(二)抓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个旧教育还本着科学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理念,调整、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使之功能发挥最大化。在市区完成了个旧一中初中部的剥离,原云锡一中、云锡二中两所完中的撤并整合,新组建个旧三中为纯高中,个旧四中为纯初中,专业化、针对针对性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而在乡镇增设十三中、十五中两个高中部,既满足了学生就进入学的需要,同时也提升了两所学校的实力。绿春小学和云锡一小的整合、阳山新区“宝华小学”的规划建设等,使个旧教育教学的配置科学、合理,为个旧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质奠定基础。

二、制度是保障,用活好政策

(一)建立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集中力量消除现有D级危房。增加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补助。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补助由省定每生25元/月的标准提高到每生31元/月。对在我市民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给予杂费补助:每生每年小学60元、初中80元。扩大初中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面,提高中学生人助金标准。初中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面,按人均年补助250元的标准,从1.8%扩大到2.5%;提高现行中学生人助金标准,由每生8.5元/月提高到10元/月;城市户口学生补助面由5%增加到10%、农村户口学生补助面由15%增加到20%。

(三)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县为主、政府投入为主,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增加配套资金,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确保“三个增长”,把握好“两个比例”。依法足额征收、按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加大对市属高职院校的投入。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外资、社会捐资、勤工俭学及教育资源置换工作,拓宽教育融资渠道。

(四)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都能得到相应资助,确保每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三、提升软实力,达成硬目标

有了好的硬件基础,长效化的制度保障,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关键还在于全面提升个旧教育教学的软实力,个旧教育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并且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具体做到了“三注重”:

(一)注重干部队伍素质的培养,以优秀干部“辐射”出优秀教师队伍。对于教育工作,局领导班子一直强调:首要任务是抓牢、抓稳、抓活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以优秀干部“辐射”出优秀教师队伍,继而培养出一批批“个旧优秀学生”。因此,市教育局在近年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从2008年初开始着重研究“抓活”之策,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请进专家来培训”,“派出干部去学习”的渠道上。2008年11月,派出10名干部奔赴上海及江浙一带学校挂职学习,在派干部外出挂职学习初见成效后,局领导班子立即确定了2009年的外派干部学习计划:今年3至6月继续安排三批,每8至10人一批,下半年计划在安排三批。局领导班子在面临艰巨的硬件建设任务的同时,几经斟酌后毅然决定---“每年少盖一栋楼”,挤出几十万来强化干部培训,让硬件软件建设能协同推进。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办学质量,2008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以“个旧教育之我见”,“个旧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核心的校长论坛,客观分析我市教育现状,找出问题,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客观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之后,又分别举办了个旧市中学校长论坛和个旧市小学校长论坛,就有效课堂教学展开大会讨论。大家发言踊跃,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讨论、研究。两次论坛高效务实,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我市教育改革找到了突破点。

(二)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自1998年始,个旧市教育局开展了“五三一”工程(即校级骨干教师500人,乡镇级300人,市级骨干教师100人),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五三一”工程的实施,建立学科骨干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加强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教师队伍,全市现已评出134名市级骨干教师及12名学科带头人,各学科都有一支得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近三年来,个旧市教育局还先后投资200万的培训经费,选送280余名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到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培训。如此大规模的培训和学习,开拓了教师视野,锻造了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根本。扩大人才总量。力争使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每年在考虑自然减员和人员外流以及事业发展等因素的同时,实行适量的教师补充和引进。改善教师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以适应课程、教材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使教师队伍城乡分布趋向合理,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协调发展,保证农村中小学对师资的需求;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选拔、培养优秀人才的机制,继续实施“五三一”工程,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进优秀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实行教师流动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实行教师流动管理,在全员聘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校际界限,竞争上岗,优岗优酬。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人才优势、研究优势、信息优势,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加强国家级课题和省创新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三)是注重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促进学校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我市建立学校教育督查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抽调部分骨干教师和校领导,与教育局机关科室人员组成督查组,2008年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了两轮教学常规专项督查。今年,我市通过总结分析2008年教育常规专项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金平县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进学校”工作纪实
中学用水不便教体局:已敦促改进
曲靖罗平: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盛宴
最新图文
金平县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进学校”工作纪实
中学用水不便教体局:已敦促改进
曲靖罗平: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