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0-12
援疆教师杜稼锋月出天山亦照人,教育扶贫不停歇
2020年10月12日22:08:18_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_
字号变小
“塞下凄风欲雪晨,援疆万里育莘莘。中秋莫恋扬州夜,月出天山亦照人”。10月4日晚,新疆新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扬州援疆支教团领队杜稼锋在例行查房确保所有支教老师都已安全回到宿舍后,在凌晨2点30分写下了这首《中秋之际援疆支教随想》,勉励坚守新源三尺讲台的支教老师们:新源的孩子们更需要他们,这是他们留在这里的全部意义。
新校园播种新希望
受疫情影响,为了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今年扬州31名援疆支教教师全部留守新疆新源,不能回扬州和家人一起欢度国庆、中秋。而从2017年2月至今,杜稼锋已经连续三轮援疆。在他眼中,瘦西湖畔的明月与天山的明月一样圆,新源的孩子和扬州的孩子一样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庆长假期间,新源县扬新中学是杜稼锋最常走动的地点就是由扬新中学和新源县第三中学组成的新源县中学城,这也是扬州市援建的重点项目,建设历时四年半,占地313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约3.7亿,分南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校区(扬新中学)和北部高中校区(新源县第三中学),可容纳96个班,4500名学生就读。
10月12日,扬新中学和新源县第三中学将正式举行交付仪式。10月7日,来自新源县各乡镇村队学校的孩子们,来到新校园集中报到。杜稼锋说:虽然孩子们穿的校服各不相同,但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是一致的。
扬州援疆工作和新源县委、县政府希望如期交付的校园不仅仅是一所“现代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校园”,更是一所“文化校园”,凸显校园一楼一馆、一坡一塘、一草一木、一粥一饭的育人功能。杜稼锋承担了扬新中学和新源县第三中学的校园文化策划工作。“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弘毅,报国”、“追墨楼”、“润身馆”、“稼穑轩”……饱读诗书的杜稼锋开启自己大脑中的“诗词库”,运用唐诗、宋词、《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填词、命名出校园的“三风一训”、“校歌”以及各大场馆。
三轮援疆致力教育脱贫
早在二十多年前,杜稼锋就承担起了扬州市翠岗中学的创建工作,如今翠岗中学成为扬州市直中学中叫得响的学校。“扬新桃李绚烂,州序弦歌相伴,援翰天山可圈,疆陲永固无患。”三轮援疆期间,又在新源参与创办扬新中学和第三中学,杜稼锋希望在这里留下带不走的教育财富,真正助力当地教育脱贫。他认为,物质的帮扶只能解决一时之困难,教育脱贫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对扬州教育界人士来说,杜稼锋去援疆是个不太好理解的选择。因为作为原来扬州市教育局职社处的处长,三轮援疆期满,他也临近退休。可在杜稼锋看来,援疆是他必然的选择。他和新源的缘分,要从2016年看望援疆教师说起。当时,第八批扬州援疆重点项目新源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当地向他屡次抛出橄榄枝,杜稼锋应允了。
援疆期间,杜稼锋不仅帮助新源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还将扬州教育精致管理的理念带到了新源。新源县地广人稀,面积超过扬州,他带着教育管理团队,跋山涉水,走遍了新源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提升了当地教育办学质态。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杜稼锋不仅被评为优秀援疆人才,还被当地领导和扬州援疆指挥组一留再留,在新源这一待已近四年时间。
完成使命兑现回家诺言
三轮援疆,他在新源播种希望的种子,受到了各方认可。只是对于88岁高龄的老母亲来说,援疆是一个个“善意”的谎言。原来,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母亲对他非常依赖。第一轮他跟母亲说,只要一年半就会回家。第二轮援疆,他骗母亲一轮其实是三年,是他自己搞错了。第三轮,他又骗母亲,只是送新一批老师去新疆,一个月就会回家。
援疆期间,杜稼锋的母亲由保姆照顾,姐姐和妹妹每天轮流探望,给老母亲注射胰岛素。虽然母亲已经88岁高龄,但是作为曾经的高校老师,她可以熟练运用微信等聊天工具,杜稼锋平时便通过一封封电子家书关心她的身体和生活。
年近9旬的母亲是杜稼锋最深的牵挂,妻子则是他最大的愧疚。援疆期间,妻子遭遇车祸,右胳膊、右腿粉碎性骨折,部分关节摘除,命悬一线。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也曾用轮椅推着妻子去新源继续援疆,待妻子稍加康复后,杜稼锋又将她独自留在扬州,再一次踏上援疆之路。
四年半援疆结束后,杜稼锋也即将迎来退休,到时他的援疆工作也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想对母亲和妻子说的是,这一次,他会真的回家,但事业未竟,当下,他还会继续坚守在新源,直至使命完成。
杜稼锋在自己即将退休前的四五年时光里,远离家乡万里援疆,在新源扎根播种教育的希望。他是优秀的援疆干部人才,他也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儿的父亲。搁置小家的团圆,实现大家的梦想,只为新源更好的明天,我们也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在天山脚下开花结果。
来源:扬州援疆工作组扬州“扬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