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9-30
原标题:武定民族中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武定民族中学是由原武定县第二中学、武定县近城镇中学和省立武定民族小学三校撤并重组而成,并于2006年1月经省教育厅和省民委批准成立,是全省25所少数民族中学之一。2017年8月晋升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同年12月被命名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26人、教学班52个,共有学生250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547人,占61.7%;寄宿制学生1910人,占76.2%。
在武定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州教育和民宗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始终围绕素质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两大重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民族教育特色,形成了“武定民族中学民族团结教育‘111233’工作模式”“武定民族中学每月主题德育教育”“学生自主主持晨会”等特色教育活动。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学生抓起。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民族团结和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学生入脑入心。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计划,在全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坚持每周一节课、每月一研讨。按照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将每年的四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征文、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升师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真正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石,学校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注重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结合该校多民族和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的实际,为全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该校从2016年开始,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彝族、傈僳族、苗族和傣族4种少数民族文化课和笛子、葫芦丝、钢琴、美术、手工等10门民族特色文化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民族情怀、家国情怀,进一步凸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亮点。
开展评比表扬活动,树立民族团结教育典型。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教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级”和“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在全校进行表扬;组织教师积极撰写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组织师生进行书画展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和作品进行表彰。对评出的优秀作品,学校集中统一展示出来供师生参观学习,并积极推荐到云南《今日民族》等期刊上发表。
通过以上努力,学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主题教育成绩突出。该校每周一安排值周班级学生、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开展国旗下的主题教育讲话,内容涵盖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学习方法、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等,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和谐、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品学双优的目的。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民族教育“振兴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大赛共计12人次;《少数民族学校开展月主题教育方法刍议》《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分层教育方法探索》《111233工作机制:民族团结教育的金钥匙》等论文先后在《中国民族教育》《云南教育》和《今日民族》刊物上发表,《通过课堂教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方法剖析》等多篇论文在云南省教育学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及团结教育”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7年,获得“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基于“111233模式”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获批为2018年楚雄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该校致力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活力,着力引领各民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植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和谐、健康成长:围绕“红色五月放飞梦想”为主题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以“能力与素养”为主题开展的体育艺术节活动,充分展现该校学生的阳光心态,彰显该校“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最佳发展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力争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爱心、有良知、有责任感和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