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就是要抢抓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机遇,依托自然生态山水与历史、民族、红色、文化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凤龙湾省级特色小镇为引领,以“三线三片四带”旅游发展格局为目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进文化、生态、乡村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响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争创全省旅游强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高质量建设城市生态涵养区,就是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牛栏江流域、清水海水源保护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凤龙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生态涵养功能,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一条新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全县森林覆盖率突破50%,生态红线保护面积保持在748.61平方公里以上。
高质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就是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突出县城龙头和中心集镇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推进产城融合,高标准抓实渝昆高铁寻甸站“站城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域辐射力、竞争力、影响力;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科学合理、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城乡发展格局,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6%以上。
11:13
记者提问:寻甸县在全省首批、全市率先高质量脱贫出列,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请问,寻甸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谢谢。
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普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寻甸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贫困发起总攻,到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35%,于2018年9月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成为云南省首批、昆明市首家脱贫出列的县区,并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摘帽后,寻甸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打好脱贫巩固“组合拳”。一是咬定责任落实不厌战,做到力度不减、摘帽不摘责任。保持“1+12+16”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不变,继续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围绕“六个结合”,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挂好作战体系、问题整改、产业发展等5张图,全面抓好历次反馈问题和互检自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整改清零,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二是咬定政策延续不停步,做到政策不变、摘帽不摘政策。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不断补齐短板,夯实脱贫基础。继续落实“七个一批”,大力扶持肉牛、功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机制,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抓牢务工增收,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775人次、转移就业5824人次,提供乡村公共服务岗位954个。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新增危房改造98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件,全面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严格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1342名大病患者实行“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全县9180户11723人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兜尽兜”“应助尽助”。三是咬定结对帮扶不松劲,做到措施不松、摘帽不摘帮扶。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政策,上海普陀区累计投入1.05亿元帮扶资金,实施项目76个,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强劲动力。持续深入开展“深入一线、固本强基、巩固成效”专项行动,调整优化中央和省市县级171家单位挂联、404名驻村工作队员驻135个重点村,持续开展帮扶工作。四是咬定防止返贫不麻痹,做到标准不降、摘帽不摘监管。建立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坚持防止返贫预警和巩固提升两手抓、两手硬。成立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问题整改责任,实现所有问题动态整改清零。完成大数据平台错误和疑似错误问题数据清洗及修正,加大行业部门反馈数据与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力度,确保数据一致,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制定《寻甸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全面加强脱贫攻坚资金监管。完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2019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294个,处理328人次。
同时,寻甸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五个振兴”,积极探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健全领导体系,推进组织衔接。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在保持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不变的基础上,成立寻甸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建立1个总指挥部、1个总指挥部办公室、8个分指挥部、16个乡镇(街道)“一线”指挥部的“1+1+8+16”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重组成立县乡村振兴局,推动由扶贫开发到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二是立足长远谋划,推进规划衔接。构建“1+1+9+16+N”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对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组织引领等全领域进行细致谋划部署,保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连续性。三是打造特色亮点,推进产业衔接。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思路,重点扶持肉牛、功山羊、寻甸苗家鸡养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富民产业。积极探索产销对接机制,依托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及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四是坚持点面结合,推进路径衔接。按照“选点示范、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深化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创建。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一镇六村”试点工程,全面实施“一镇带三村”示范建设,高位统筹七星镇市级“一县九镇”示范镇创建。通过创建产业品牌、提升乡村基础、推动农旅融合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批可复制、易推广、带动强、能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点。五是培育振兴队伍,推进人才衔接。成立乡村振兴战略智库中心,聘请三批次45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智库中心专家,省内外“三农”领域18名知名专家担任寻甸乡村振兴顾问。依托西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资源优势,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增强干部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共识。做好人才回引,鼓励支持在外创业人士、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不断壮大“致富带头人协会”,辐射带动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增收。
11:22
记者提问:张代理县长,您好!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请您谈谈接下来禄劝如何发展壮大农村产业?
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张津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大做强帮扶产业,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发展壮大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业兴则百业兴。近年来,禄劝始终坚持“产业强县”战略,紧扣建设“特色农旅创新区”的发展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打造,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富农强县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禄劝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2.09亿元,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农业合作社1000多个,打造农业品牌41个,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31.2亿元,禄劝高质量脱贫摘帽,农业产业功不可没。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培育壮大农业产业。
第一,双轮驱动,全域发展。以农业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双轮”,同步“驱动”,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方面,充分挖掘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等丰富红色文化,积极打造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品牌,全面提升轿子雪山、马鹿塘杜鹃花海等生态旅游名片,做到全季挖掘、全域旅游、全面带动。
第二,提升优势,打造支柱。全面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迭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百万亩板栗、核桃、花椒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蜂糖李、樱桃李等特色水果,推动经济林果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山地牧业、家庭养殖,推进撒坝猪、黑山羊、乌骨鸡等特色养殖品种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擦亮首批“云药之乡”名片,以重楼、当归、党参、草乌等道地药材种植加工为主,打造“一县一业”支柱产业。
第三,培育主体,补齐链条。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大绿色有机农业企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中药材产品研发等方面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多环节增值。补齐现代养殖链条,推动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市场销售和品牌塑造为一体的产业链。健全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业各个环节和销售电子商务化。
第四,突出特色,争创品牌。禄劝气候立体、传统农耕文化发达、种养殖业特色鲜明,撒坝猪、重楼、黄草乌、大白芸豆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云龙牌、云杉牌板栗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阳光玫瑰葡萄、美香葡萄、禄果蟠桃获绿色食品认证。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有机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的产品认证,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真诚感谢多年来对禄劝发展的关注、关心,期望能够继续得到您们的支持、帮助。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禄劝更加美好的明天。
11:26
记者提问:张副县长,您好。禄劝县于2018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民委给予高度肯定,请您谈谈禄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世斌: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有彝、苗、僳傈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16.16万人,占总人口的33.12%。其中,彝族11.36万人、苗族1.64万人。禄劝是民族大县、宗教大县,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近年来,禄劝主要从六个方面抓好民族工作。
一是大抓宣传,全面筑牢民族共同思想基础。以彝族苗族自治县县庆+媒体平台+民族节日+宗教场所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解读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少数民族融合,增进民族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是大抓发展,解决民族地区收入偏低问题。坚持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产业、就业扶持为重点,以社会保障为辅,全面解决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