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54岁的李岳林挺过了两个多月。现在他已经半身截瘫,呼吸和进食仅仅依靠插管来维持。癌症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肉体,哪怕一次翻身都要承受彻骨的剧痛。
同事告诉他,记者来了。李岳林颤抖着指指自己的嘴巴,意思是他不能说话。虽然无法交流,但在这张苍白瘦削的脸上,我们看不到恐惧和绝望。
人到中年,临危受命
时光穿越到2001年,彼时的李岳林年富力强,缙云中学倒是“病入膏肓”。
因为建新校园,缙云中学欠下了6000多万元的债务,教师们几个月拿不到常规津贴,学校账面上只有2700元钱。加上教学质量连年在低谷中徘徊,学校将要被转制甚至变卖的消息,更是闹得人心惶惶,不少教师和学生纷纷出走他校。
当年11月,李岳林临危受命。他向县委立下军令状:给我3年时间,如果缙云中学没有起色,我自动走人。
李岳林上任后的第一个承诺很实在:拖欠的各项津贴年底前一定补齐。春节前,李岳林兑现了他的承诺。据说,这笔钱是他以个人名义作担保从朋友那儿借来的。
与此同时,李岳林开始为这所百年老校诊脉,展开了一场不动声色的调研活动:约谈教师学生,问计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哪怕再刺耳的话,李校长都听得进去。所以,我们有想法就会大胆地反映。”教师黄旭静说。
涓滴之水,汇流成河。李岳林最终提炼出缙云中学的办学新理念:变重点高中传统的政策优势为先进的理念优势,变传统的生源优势为明显的师资优势,变一流的硬件优势为科学的管理优势,变传统的升学优势为独特的文化优势。
这一理念,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也不过时。
刚柔相济,力挽狂澜
李岳林追求理想的丰满,也懂得现实的骨感。他在缙云中学要打一场翻身仗:次年高考200人上一本线,这等于是个翻一番的目标。
目标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所有教师的质疑。李岳林默不作声,悄悄布置了一出情境教育。第二天,他带领全体高三教师参观缙云国际攀岩节,在现场,他特意邀请一个5岁的小女孩表演高空走钢丝。面对老师们惊异的表情,他不失时机地说:“连5岁的孩子都能挑战极限,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李岳林率先向看似不可能的极限发起了挑战。每天他比班主任来得都早,晚上10点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有时甚至到凌晨一两点。他的儿子李舜向记者透露,李岳林的癌症有两处病源,就是劳累过度造成的。“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太拼命了,谁都拦不住他。”
在李岳林任上,缙云中学实行弹性上班制,不打卡,不查岗。但是,没有一个教师擅离岗位,加班加点、敢挑担子成为一种风气。“校长身先士卒,我们就有了迎头赶上的紧迫感和原动力。”教师朱夏云说。
2002年高考,203人上一本线,这是李岳林带领老师们创造的第一个奇迹。
学校有了起色,李岳林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他在丽水地区率先启动教师学历提升工程,现在有30%以上的教师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他把英语教师外派到英国进行轮训,让年轻教师到省城名校拜师学艺,还把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请来开讲。党总支书记施林栋说,李校长对衣食住行从不讲究,平时出差,连好一点的酒店都舍不得住,但在学校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他总是富有前瞻而且格外慷慨。他欣赏能人,更关爱弱者,他会不留情面地责骂某位中层领导,但从来不责骂学生和教师。
在校内分配问题上,李岳林提出: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应该睿智、勤政、清廉而坦荡,同时也该顾大局、淡名利、敢吃苦、甘吃亏。所以在缙云中学,中层以上干部和班主任拿相同的工作量津贴,高考奖励只能拿当年高三教师奖金平均数的一半,不少老师的年收入超过校长。
正因为出身“草根”,李岳林骨子里也透出一股侠义情怀。当某些领导登门要求破例照顾子女入学的时候,他往往会说这不符合规矩,当场予以回绝。而有一次,一个拉黄包车的家长卷着裤腿,汗流浃背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把一袋零钱摊在桌上,希望暂欠几百元的学费,李岳林当即减免了他孩子的学费。在他的倡导下,学校专门成立了爱心基金会,他本人也常年结对资助多名贫困学生。
病魔缠身,求索不息
2006年,一直强大的李岳林病倒了。
丽水、杭州、上海,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宣布癌症晚期的李岳林只剩下半年时间。但是李岳林不肯向命运低头,他跟前来探望的人说:“学校才有了起色,我不能撒手不管。”
七年来,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病痛,李岳林奇迹般地挺过了一个个生死关口。医生说,唯一的解释就是精神。
每过一段时间,李岳林就要去上海接受放化疗,但只要病情一稳定,他就回到学校。因行动极为不便,他索性住在了学校宿舍里。每天,他坚持步行到办公楼、教学楼,找个地方坐下来和老师学生谈心。因为肿瘤的骨转移,李校长的盆骨逐渐被癌细胞蛀蚀,步行、起坐都会带来剧痛,但他从不表现出来。有几次开会、拍毕业照,李岳林都是撑着扶手半坐着,坚持到活动结束,额头上都是冷汗。
肉体备受折磨,但李岳林的大脑依然清晰,对教育的思考从未间断。他不停地向老师们传递一个信念:经济相对落后的缙云和缙云老百姓没有高考成绩不行,但这不是终极目标,教育最终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我们不能在应试教育上“走火入魔”。
2008年,副校长骆美玲受李岳林委托,率队考察云南的“三生教育”。两年后,缙云中学在省内率先铺开“三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生活与生存的意义,丰盈学生的知识、生活、心灵。
“李校长极具前瞻性的决定,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不谋而合。”骆美玲说,即便在病床上,李岳林也一直牵挂着学校的省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并留下过这样的文字——“学校要全面发展提升,目前就缺这一块。我们不能与其它学校比升学率,这是死胡同。”
2013年5月,李岳林再次病倒,直到现在还没有起来。在重症监护室的两个多月里,他的意识常常处于模糊状态。但每当清醒过来,心中又一直牵挂着学校。6月5日晚上,长时间处于无法与人沟通状态的李校长第一次握住笔,颤颤巍巍写下了入院以来的第一句话——“明天上午必须回学校”。在场看护的每一个人,心中满是欢欣,因为李校长终于能够用笔表达想法;但是,咀嚼着这句话,心中又无比酸楚,身处险境的李校长,把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李舜说,父亲淡泊名利,除了一个“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就没别的叫得响的荣誉了。但自从病倒后,政府领导、教育同仁、家长学生都纷纷来探望,甚至有陌生人因为敬佩他的为人来看他。李岳林用生命诠释的“校长精神”,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逐渐丰满和清晰。
正如一个网友在微博上所评论的:“在功利浮躁的年代,真正全心投入教育的校长更显难能可贵。呼唤更多这样的校长,让‘校长’一词回归本意!”(记者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