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2-01
西格办中学坐落在格尔木市青年巷56号。
初冬时节,早已寒气逼人。上午10点半,课间操的铃声响起,瞬间沸腾了校园。孩子们从各个教室鱼贯而出,叽叽喳喳地涌进操场。
站好、列队,合着音乐的节奏,锅庄舞整齐划一地舞动了起来。每周两次的锅庄舞有别于传统课间体操,更富民族特色,也更为欢快灵动。
在这所藏族学生占80%、其他民族学生占20%的中学,像这样各民族学生间的融合早已被“揉在了一起”,分不了你我,亦无需去分。
其实,这所西藏成立最早的学校之一,全名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中学,建于1957年10月。它用63年的时间唱出了一首最为甜蜜、最为动情的民族团结之歌。
“张爸爸”的“心病”
张永辉,青海西宁人,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今年工作整10年。
高二(3)班是张永辉任的第二届班主任。从接手这个藏文班以来,张永辉就有了断不了的“心病”。
高二(3)班的孩子95%以上都来自西藏农牧区,初到青海这所中学,思家不适的情绪、饮食的改变……让孩子们沉默寡言,极为内向。
这让张永辉落下了“心病”:孩子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性格、心理的快乐成长。
于是,这个原本粗枝大叶的西北汉子把心变得细腻,把情揉得入微。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宿舍熄灯,他基本上都和孩子们“住”到了一起:今天的饭菜好不好吃?衣服穿得够不够暖?晚上洗没洗脚?……张永辉不厌其烦地念叨。听说远在牧区的父母想念孩子,他就建了“家长群”,每天把孩子们生活、吃饭、学习的照片发到群里。
久而久之,这个唠叨的西北汉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您这么“唠叨”,干脆我们叫您“张爸爸”吧!孩子们一说完,就哄地一阵笑闹开了。张永辉却瞬间红了眼眶。
其实,嘴里嫌弃张永辉“唠叨”的孩子,却从他这里弥补了离家、思家的那份关怀和牵挂。这份“嫌弃”是认可,张永辉的“心病”也了了。
但是,没过多久,张永辉的“心病”又犯了。
那个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挨着门边、不要同桌的女孩子达珍(化名),刺痛了张永辉的心。
一次又一次,张永辉想要和达珍聊一聊,都被无声的沉默拒绝了。张永辉尝试联系达珍初中班主任得到的答复是:她性格就是这样。
张永辉没有放弃!继续找达珍聊,虽然每次都是他一个人自说自唱。直到第八次,达珍突然蹦出了一句话:老师,我臭。
这一句话,张永辉盼了很久。在慢慢的了解中,张永辉才知道这是青春期孩子发育带来的“困惑”。为了打消这个敏感又脆弱孩子的困惑,他专门挂了个妇科主任专家号,当医生温柔地告诉达珍:“孩子,你不臭,身体都好好的呢!”时,一朵怯生生却又欣喜的笑容浮上了达珍小小的脸庞。
从那一天开始,张永辉发现达珍彻底变了,她有了同桌,还积极参加学校演讲比赛……
青春本该如此恣意,“张爸爸”这次彻底放心了。
“第二课堂”的魅力
西格办中学虽然是一所冠以“西藏”名称的学校,其实是从2014年开始才在西藏全区进行招生。
“为贯彻自治区教育厅对高寒农牧区学生倾斜教育资源的精神,从2014年开始,西格办中学面向全区7市地进行招生,实现了全覆盖。”西格办中学党总支委员、校长助理张宏生告诉记者,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西格办中学承担起了让更多西藏农牧区孩子享受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的责任。
随之,西格办中学学生的比例出现了逆转:从汉族学生占绝大多数,逐渐过渡到现在藏族学生占比80%。
那纯纯的、浓浓的团结之谊也“润物无声”般浸润进了汉藏学生之间。
为让各民族学生之间更好交流交融,西格办中学开设了“第二课堂”。
“目前‘第二课堂’有13个,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英语俱乐部、物理实验室、主持配音等。”张宏生说,“第二课堂”全部打乱重新融合,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互帮互助提升成绩。
四朗拥宗是高二(3)班的学生,每次物理考试成绩最多20多分。于是,四朗拥宗参加了“第二课堂”的物理实验室,跟她做“学习共同体”的是高二(1)班的刘明宇,两个人经常凑到一起做题、做实验,在刘明宇的帮助下,四朗拥宗今年物理成绩考到了全班第一。
拿到成绩单的四朗拥宗兴奋极了。她一阵风似地跑回宿舍,把父母从老家寄来的牦牛肉干塞到了刘明宇手里,那可是她想家时才舍得吃上几口的珍藏。
“咱们学校就是这样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角,让孩子们在过程体验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同。”张宏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说了一个“鸡蛋不翼而飞”的故事,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有一段时间,学校食堂定量供应的鸡蛋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后经学校调查才发现,“丢失的鸡蛋”是藏族学生悄悄带给了他们的汉族朋友:他们是走读生,每天很辛苦,怕他们吃不饱……
“送你回家”的温情
每年到寒假时,在格尔木市火车站就会出现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两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乘坐火车。
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也熟悉了:哦,西格办的老师啊,又送孩子们回家哩!
“对于在西格办上学的藏族孩子,每年放寒假,每个班级我们都会专门配备两名老师,从格尔木坐火车送学生回西藏,让家长到拉萨来接,确保孩子们安全回家。”西格办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冯小青说。
而这样的护送一般都是汉族老师和藏族学生的“配对”。“西格办中学目前有4名藏族老师,其他都是汉族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把对藏族学生的关爱揉进了每一个能想到的细节里。
一对一或一对多结队帮扶关照、给生活困难的学生生活补贴、学生上街购物老师全程陪护……
“我的老家在阿里,我的新家在西格办中学,这里有特别关心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这里有数不尽的温暖。”藏族学生尼玛曲珍说。
“搞好民族团结,要从孩子抓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埋在每一个小小的心灵。”采访结束时,冯小青给西格办中学的民族团结故事作了这样的总结。
把心揉在一起、把情融到一起,创造出的也是最傲人的成绩:2020年,西格办中学中考内地班升学率,一类科目达66.6%,二类科目33.3%,高考升学率高达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