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基础上,学校探索形成了“生活化、体验化、实物化”的“三化”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强调知识与生活相融合的体验式学习,他们拓展了课堂的时空概念,注重营造课堂的环境、情境、心境,实现了“三境合一”境界。“三化”高效课堂注重学习目标和反馈的统一。尤其在反馈环节,突出学一题、得一法、明一理、通一类的课堂价值,使得课堂的原有知识目标逐步升华,由原来的追求课堂效益变为强调教学意义,把课堂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扩展思维、促进合作、发现规律、认识自己的过程。
同时,学校倡导教师“去除红叉号”思维,摈弃“捉虫子”行为,带着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孩子。每天的教师晨会,变过去的“反思会”为现在的“点赞会”,倡导教师做到“日行五一”,即每天送给学生一句寄语,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每天上一节好课,每天找学生谈一次话,每天做一件好事。这样的尝试逐步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反哺了课堂教学。
样本9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
基于当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提出了区域推进数字化“思乐课堂”的主张。“思”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与思维创新,“乐”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得快乐、学得愉悦,由乐学到会学到好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进化过程。“思乐课堂”既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思维培养结果(知识掌握)的高效是必然的,思维培养过程(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提升)的愉悦是自然的。
罗湖区的数字化推进策略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针对课堂知识“内化至外化”的转化过程,创设学习任务情境,为思维的发生提供条件,也为思维倾向中的情感元素注入乐趣、兴趣等因子,从而促使思维过程持续,为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倾向(情感)的不断优化提供持续支持。
数字技术创设的学习任务情境、场景(图片、视频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持续;加上其网络连接功能,能够针对并适应个体的思维发展特征所展开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很好地支持交流互动、即时反馈、过程跟踪、终结评价、资源共享、智慧集聚等学习活动,促使学习事半功倍,学习不仅是高质高效的,而且是轻松愉悦的。
样本10江苏省南通市“立学课堂”
江苏省南通市提炼出以“立学课堂”范式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样态。“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为过程与方法,合起来有“在学中立”的意味。“立学课堂”可以用三个教育隐喻诠释:立人之学——课堂学习指向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立根之学——课堂学习有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炎黄子孙的情感底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立身之学——不是物质的而是意识的,课堂学习时精神上是立着的而非跪着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自主、理性、质疑,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学课堂的实施是在2013年南通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操作策略基础上,发展完善为“限教让学”的调适策略、自主建构的活动策略、团队合作的共学策略、踊跃展示的表达策略、案单导学的支架策略;操作工具由《南通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升级为《南通市中小学立学课堂评价表》,整体上完成了三大嬗变,即以效率为旨归升级为以育人为旨归,实践层面升级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习观由原来谈知识建构到如今谈应用与迁移。
作为区域课堂样本,立学课堂在基层学校呈现了不同的样态,但其实质都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回归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回归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理念上来。
(本报记者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3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