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浙江松阳人,1961年生,教授级高级教师、浙江大学高访学者、省中小学音像教材专业审查委员会委员、省劳动模范、省巾帼标兵,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历任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等职,现任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校长。
多年来致力于英语教学、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等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所著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主编、翻译、合作出版著作6部,独立承担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课题)6项,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绍兴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等优秀科研成果奖6次。会稽挺秀,鉴湖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在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一所以“存古开新、兼容并包”为特质的全国一流江南名校——绍兴市第一中学(下简称“绍一中”),自1897年建校以来,至今已走过风雨兼程的120周年。百廿年来,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近些年,更是秉承“求真”的校训,不懈进取。
今年7月,绍一中正式迈入镜湖校区时代。新校园集“书卷气、厚重感、园林式、特色化”于一身,养新书藏(图书馆)、元培工作室、鲁迅纪念室、30年代省立绍兴中学老校门、19位院士校友的院士柱、元培广场、名人雕像、银杏大道……走在这个“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和厚重历史文化蕴味”的校园内,你会发现历史的气息、文化的气息与教育交织在一起,古树名木与小花小草交相辉映,形成了大气古朴的教育神圣之地。
2015年8月,至今已有35年从教经历的朱雯“回归”绍一中,她只做了一件事——“传承百年文化,创新发展内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常常会面对着元培先生像问自己,如何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朱校长认为,绍一中想要确定到哪儿去,就要知道从哪儿来,这需要不断坚持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朱雯与绍一中的缘分,早已融入了她的血脉中,因为父亲是绍一中的教师,她从小在校园长大。1979年,18岁的她以当年全校外兼文高考第一名的成绩结束了高中时代。“我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虽然时隔40余年,但朱雯依然清晰地记得,父亲经常在青石板路上牵着她的手,给她讲外交官的故事,也是从那时候起,这个“彩色的梦”在她心里种下了。
可是,正当朱雯满心欢喜地等待好消息的到来时,她得知自己的档案被弄错了,原本应该收到档案的上海外国语学院并没有收到,这使得朱雯的外交官梦想一下子落空了。“其实也能理解,当时的档案都是人工分的,出错也正常。”说起当时的“乌龙”,朱雯早已释怀。
后来,朱雯辗转被绍兴文理学院的前身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录取,毕业后就进了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一干就是34年光阴。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基本所有职务她都干过,也成为了学生和家长心中最受爱戴的校长。朱雯说:“我最好的年华都是跟孩子们在一起的,30多年来,教育情结已深深地在我心底扎根。”
2015年8月,朱雯调任绍兴市第一中学校长,转了一圈之后,她以校友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回归”了有着一百二十年历史的母校。“这一圈转了40多年,最后我还是回来了,这样的感觉太奇妙了。”这样的经历使朱雯不得不感叹,“命运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安排”。
接过绍一中发展的接力棒,朱雯站在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思考更多的,依然是教育本身——什么是教育?走在校园里看到满地落叶,会不由自主想到它们生命鼎盛时的样子,可叶子的飘落不也是另一番风景么?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朱雯对此十分认同,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叶子,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唯一的生命都有着不同的价值演绎,我们要尊重生命的每个唯一,用生命呵护生命,这就是教育。”在她看来,教育是一个心灵工程,是心底里对人的生命的呼唤,是对人的灵魂的守望。
那么,绍一中要如何把握文化自觉的要义,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呢?朱雯说,学校从历史中走来,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120年来,绍一中沉淀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存古开新、兼容并包”,这种文化浸润对全球各地40824位校友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以课程来构建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升华;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是锻造学校之灵魂;从“文化浸润”走向“文化自觉”,是学校文化建设之目标。未来,朱雯希望做好绍一中的文化传承,并期待在此基础上取得创新发展。
在“2017年度浙江省最强自主招生高中排行榜”上,绍一中以21位录取人数位居全省第三;至今,学校累计获得国际奖牌61枚,其中国际金牌7枚(信息学5枚,生物、物理各1枚),国际金牌总数位列浙江第二;近年来,学校有140多人被清北录取,高考一本(段)上线人数每年稳定在600人以上;不少学生还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际名校录取……无数学子在绍一中实现了人生的关键“起跳”。
如此优秀的成绩背后,隐藏着绍一中哪些值得借鉴的“育人密码”?不言而喻,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中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但并不局限于此。因为融入骨子里的渊博雅正、气度不凡,才是一中学子最深刻的特质。而这些正是学校践行的“博雅教育”所赋予的。
“每一个从一中走出去的孩子,其身上都带有深深的‘博雅’印记。”朱雯说,绍一中以“求真”为壤,以“博雅”为怀,以“生本”为核,在“存古开新、兼容并包”这一办学理念之下,一直坚持践行求真视野下走向“博雅”的生本教育的办学特色。
对于“博雅”,朱雯解释说,“博”,即“大通”的意思。无论是学校创始人徐树兰先生以“中西学堂”开古越风气之先,还是学校第四任校长蔡元培先生以“兼容并包”领绍郡时代之先,绍一中始终以开放自由的姿态、博大宽容的情怀立于世。“因为‘博’,一中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考分名次上,而是延展到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具有全球意识和人文关怀;因为‘博’,一中的培养目标从来不仅仅是培养领袖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让每个孩子因教育绽放光芒。”
“雅”,即为“正”。朱雯认为,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从来都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20年来,一中人或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或以自己的成长为范例,诠释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益己益世”的君子形象。“正是在‘雅正’教育关怀之下,一大批正守理想,拥有情怀,气度高雅,精神高贵的一中人构成了群星灿烂的历史天空,也抵达了教育最为高远的境界。”朱雯说。
穿梭于绍一中镜湖校区,你会与陈建功、潘家铮、沈家骢、徐扬生、叶军等19位院士和执掌北大十多年的著名校长蔡元培先生及其学生蒋梦麟穿越百年在今天“相遇”。每幢楼、每株草、每棵树,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跟百年来的一中文化不可分割。在“博雅教育”的引领下,绍一中探索出了创新优秀人才的培养路径。
在求真视野下走向“博雅”的生本教育的教育实践下,绍一中因地制宜打造了“生”字课程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个性化与选择性”。课程设置关注因材施教的特长教育、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以及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另一方面体现了“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开放性上,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形式、载体和场所等都有一定程度地解放和变革;在综合性上,将德育与教学进行整合;基于必修学习的问题与难点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内容的构建和选择上,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综合与平衡;建立学科间的沟通,组织主题化、综合性的职业体验或社会实践活动。
朱雯介绍说,学校“生”字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固本培元的元培课程,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与“综合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其二是博雅通达的大通课程,指以博学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科知识,以校史课程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信仰,以体验课程的学习丰富实践经历,以社团课程的学习发展兴趣特长与个人潜质;其三是开拓创新的养新课程,指学生领袖气质的培养,学科创新素养的提升和学科未来专业的先修。
“今天,历史把一所百年老校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博’的立场和‘雅’的灵魂历久弥新,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朱雯表示,“博雅”既是现代公民的优质素养,亦是120年来绍一中师生个体的人格特质所在。
在浙江,只要提起信息学奥赛,不少内行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绍一中。因为十多年来,信息学奥赛一直都是学校的“王牌学科”,占有绝对优势。就拿2014年到2016年间来说,信息学国家队12名队员共获得10块国际金牌,其中4块就由绍一中学生夺得,全国赛的金牌为数更多,如此,这一学科的优势可见一斑。
今年7月,全国信息学竞赛组委会正是看中了绍一中在信息学科上的绝对优势,再次将橄榄枝抛向绍一中,授权其承办第34届全国信息学竞赛。这一次,一中学子依然不负众望,共获得4枚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其中有15人被北大签约。
其实,绍一中学生的优秀之处,远不止于此。最近几年来,绍兴一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致力于践行“求真视野下走向‘博雅’的生本教育”,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各学科竞赛辅导团队建设和资优生的培养。镜湖校区里,各种“高大上”的教育教学就是很好体现。比如数理化生各科创新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光电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3D创新实验室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紧跟时代脉搏,体验科技乐趣,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学习快乐。
除了信息学竞赛外,每年的天文、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中,均能看到绍兴一中学子的身影,学校已形成“以信息学为特色,多学科百花齐放”的学科竞赛新格局。同时,以此为依托,近年来绍一中在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方面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位于浙江省前列。
此外,在“博雅教育”的引领下,绍一中还将助力学生发展的平台的触角延伸到了文学、艺术、考古、辩论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涉及面非常广,也非常多元,已经成为绍一中的新品牌和新亮点。比如“瀚辰杯辩论赛”“校内商业模拟挑战赛”“冰雪魔方节”“蛋糕DIY”“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高峰论坛”“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代表大会”“杭州都市圈中学生辩论赛”“浙江省模联大会”等等。目前,绍一中共有36个学生社团,可谓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节目。不得不说,绍一中的“学霸”不光会学,还很会玩。
一直以来,绍一中都十分关注“社团活动多样化”与“社团活动课程化”在培育“博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