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余宁山
“明明,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几名啊?”“你太out(过时)了,我们现在都不论期末排名,论的是‘军衔’。我上学期结束升到了‘少将’,算是比较靠前的了。”
在株洲市茶陵县云阳中学师生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之所以争当“将军”之风蔚然盛行,这主要是因为该校实施了“军衔晋级”制度,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以“军衔”来评价。在各地都推进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这种评价方式好不好呢?有什么问题?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有趣:每个班上都有几位“将军”
“李将军、刘将军、王上尉……”下课的时候,茶陵县云阳中学的同学们彼此这样称呼,这不是学生之间互相取的外号,而是一种很光荣的荣誉。2010年下半年,云阳中学引进“军衔晋级”制度后,争当“将军”就成了很多学生一学期努力的目标。
“军衔晋级”制度共设定了“士兵”、“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等九个军衔级别,各军衔级别规定相应的数字分值,并以数字依项进行量化。初一刚入学时,每个学生都是“士兵”,之后会根据平常表现一步一步晋升,一学期下来,每个班上总会出现几位“将军”。“有趣,挺好玩的。”学生们如此评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云阳中学政教处主任段吉皇表示,“实施‘军衔晋级制度’就是为了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该项制度,班主任肩负指导和监督职责,学习合作小组组长、副组长轮流值日,对本组同学的日常综合表现进行分值加减登记,总分累计达到不同军衔级别规定分值时,将学生个人相片张贴在相应的军衔级别栏内,实现自动晋级。